丁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D)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肝脏炎症病变。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只能存在于HBV感染的人及某些嗜肝DNA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动物中,极少有单独HDV感染。丁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同时伴随的HBV感染状态。
1.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是婴儿肝炎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原,可急性起病,黄疸、肝大、肝功能损害及迁延不愈等。CMV感染单表现为肝损害时,临床上与乙型肝炎较难鉴别,但CMV肝炎肝脏肿大较乙型肝炎明显,多伴有脾脏肿大。当脾脏肿大甚至超过肝脏时,多为非乙型肝炎。本病血清CMV DNA阳性或抗CMV IgM阳性。
2.中毒性肝炎和肝脓肿 细菌性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肝炎和肝脓肿临床以感染中毒症状为主,如高热、中毒面容,出现毒血症或败血症的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培养易培养到病原菌。
3.川崎病肝损害 虽可出现黄疸,且黄疸也可很深,肝脏肿大,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难与急性乙肝重症早期相鉴别。本病通常发热持续不退,伴球结合膜充血,口唇潮红,草莓舌,咽部充血,手足硬性水肿,掌趾有红斑,指趾甲周有膜样脱屑,颈浅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特征。虽可血清白蛋白低下,但常有血小板增加。
4.肝病型-肝豆状核变性病 此型主要以肝损害为主,表现肝脾肿大,肝区压痛,胃肠道反应可恶心、呕吐,黄疸日益加深,可有出血倾向,可呈亚急性重症肝炎,严重者导致肝功能衰竭。儿科临床凡严重肝损害需常规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本病含量明显低于200mg/L,一旦低下,再检测血清铜氧化酶活性,同样显示低下。24h尿铜,患儿可高达100~1000µg。患儿眼角膜周边有铜颗粒沉积,呈环状,称K-F环,在眼科裂隙灯下观察到此环即可确诊。
5.胆总管梗阻 儿童期的常见病因为胆总管狭窄和胆总管积石。多见于幼儿至学龄前儿童,曾遇1例患儿因黄疸、肝功能损害拟诊病毒性肝炎住院。未查出病原体,因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出院。又因发热、腹痛、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而再度入院。黄疸较深,伴发热,随着感染控制黄疸消退较快。经B型超声检查发现胆囊肿大和肝外胆管梗阻。此外99Tc核素扫描,显示核素滞留和梗阻存在,经剖腹探查证实而根治。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有缺陷的RNA病毒,它不能在被感染的患儿体内独立复制。它的装配依赖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合成,它的复制与表达也需要乙肝病毒(HBV)或其他嗜肝病毒的协助。丁肝病毒的这种特殊结构,决定了丁肝病毒与乙肝病毒共同生存的关系。所以丁肝病毒只能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
1.急性丁型肝炎
(1)HDV和HBV同时感染潜伏期6~12周。既往体内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同时感染两种病毒,即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临床表现及血生化检查与乙型肝炎相似。为急性黄疸型,谷丙转氨酶有两次升高,呈双峰型或称双相型。由于两种病毒互相制约,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
(2)HDV和HBV重叠感染潜伏期3~4周,在原有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下,又感染了丁肝病毒,使原有肝脏病情加重。大部分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多表现为急性肝炎或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原为慢性肝炎者病情加重。预后不良。
2.慢性丁型肝炎
(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部分患儿可以形成慢性肝炎。儿童慢迁肝的临床症状较轻,仅在查体中发现肝功异常。也有患儿出现食欲不佳、全身无力、消瘦等症状。
(2)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临床症状多样,有些患儿没有不适;有些患儿仅有轻度乏力、腹胀;也有些患儿面色暗黄、纳差、面部及颈部可出现蜘蛛痣,肝脏肿大,严重时肝功能衰竭。
3.重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可以引起重型肝炎,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下降。多数患儿出现重度黄疸、腹水、出血、肝性脑病等。
1.病原学检查
(1)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VAg)检查血清HDVAg阳性是诊断急性感染的直接证据。这项检查敏感度高、特异性强。肝内HDVAg检测更具直接诊断价值。
(2)抗-HDV测定在急性HDV与HBV同时感染时,抗HDVIgM在早期出现,慢性感染期呈持续高水平,一旦病毒消除,该抗体迅速下降。抗HDVIgG多于发病后3~8周出现低水平;慢性感染时持续高滴度。
(3)HDVRNA检查检测血清或肝组织内HDVRNA,是诊断HDV感染的可靠指标。
2.常规做腹部B超,了解肝脏、脾脏等情况。
3.血常规及凝血方面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血涂片中可见特异性淋巴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注意病情加重。
4.肝功及血清胆红素检测。
1.目前尚没有疫苗预防,因为丁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依赖,故应预防乙型肝炎。
2.新生儿及易感儿童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3.切断母婴传播途径:接产过程中保护新生儿皮肤不破损;HBeAg与HBVDNA阳性的母亲不喂奶。
4.乙肝免疫球蛋白:适合给HBsAg、HBeAg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乙肝患者看护的一岁以内的婴儿及误输入或注射HBsAg阳性血制品的患儿,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5.严格筛选输血员。
6.推广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发展成慢性肝炎,易发生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致肝功能衰竭。
维生素缺乏症
慢性肝炎常有维生素D缺乏,并由此继发钙和磷的缺乏,导致骨软化、骨胳疼痛,甚至骨折等。慢性肝炎、肝硬变、肝癌等常发生维生素A缺乏,出现暗视适应障碍和强光闪烁后视力恢复障碍。急性肝炎病程较长者亦可发生。
干燥结合症
包括干性角膜炎、口腔干燥及一种结缔组织疾病(最常见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唾液腺或泪腺可肿大,多见于40-65岁女性,男女比例为1:9,罕见于儿童。
甲状腺功能改变
主要发生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蛋白结合碘、基础代谢率增高,碘吸收减少。多由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