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相关性胃肠道感染(sexually transmissible intestinal infection)是指通过性接触传播,由细菌、原生动物及病毒感染或机会感染引起的一类胃肠道疾病。
1.克罗恩病 本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尤其当X线显示黏膜有水肿、肠壁增厚表现为回肠结肠炎者,应与克罗恩病进行鉴别。周围血嗜酸性细胞增多则提示嗜酸性胃肠炎,发热、脓血便、肠道有瘘管、狭窄的存在或肠炎性疾病的继发表现(口炎、关节炎等)则提示为克罗恩病(参见炎症性肠病)。
2.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除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外,还伴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如心、脑、肾、肺及皮肤,也可累及胃肠道,出现广泛的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本病病程短,预后差。因此,如有明显的胃肠道以外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应考虑本综合征。
3.放射性肠炎 直肠的慢性病变除溃疡与糜烂外,残存腺体增生,杯状细胞大而增多,可引起黏液便和血便。晚期可发生癌变,但不多见。
引起性病的病原体包括淋球菌、梅毒螺旋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肝炎病毒、支原体及衣原体等。女性直肠淋病可来源于自身泌尿生殖道,通过灌肠或肛温计感染或直接从阴道传播,但绝大多数直肠淋病由肛交感染。梅毒螺旋体、HIV、肝炎病毒所致胃肠道症状主要继发于性病本身。口肛接触者可互相传播沙门菌、志贺菌、肠道阿米巴病、链球菌或空肠弯曲菌等,引起消化道症状。
1.艾滋病的消化道表现
腹泻是艾滋病的主要表现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热带地区,小肠性腹泻呈水样便,主要见于并发梨形鞭毛虫,隐孢子虫,等孢子球虫,小孢子虫感染者,其中隐孢子虫感染所致的腹泻易持续较长时间而转为慢性过程,结肠性腹泻呈黏液或脓血便,主要见于并发阿米巴肠病,菌痢和巨细胞病毒性肠炎,鸟型分支科菌感染,病变多在小肠和直肠,表现为发热,腹泻和消瘦;亦有表现为Whipple综合征者,男性多见,呈间歇性腹泻,粪便呈泡沫状,量多,恶臭,偶有游走性关节痛,紫癜,淋巴结肿大及多发性浆膜炎,抗结核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缓解症状,肠道真菌性炎症腹泻频繁,大便常呈菜绿色,黏液胶冻状,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真菌,抗真菌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
2.性传播的感染性腹泻
原虫感染者胃肠道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为腹泻,可伴腹痛或腹胀;细菌性感染可急性起病,出现发热,恶心及腹泻症状。
3.淋病
多数口咽淋病无临床症状,仅少数出现咽喉痛,患者可发生化脓性扁桃体炎,口腔炎,舌及颊黏膜溃疡;直肠淋病无特异症状,部分患者有直肠烧灼感,肛门瘙痒,血便或黏液便,甚至有腹泻。
4.梅毒
口腔病变最常见于唇部,亦可见于舌,口腔黏膜及扁桃体,表现为无痛性圆形溃疡性病变,即下疳,此外,肛门直肠也可见下疳,经2~4周后,原发病灶可自愈,此后3周~3个月则会发生二期梅毒,胃黏膜可广泛受累,临床上可出现腹痛,不伴恶心的呕吐及非厌食性消瘦。
5.病毒性感染
常见者为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肝炎病毒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累及口腔,表现为吞咽痛,厌食及发热等,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累及肛门,可表现为肛门直肠疼痛伴分泌物,也可出现腹泻或便秘,与肠黏膜表面接触的性行为可传播多种病毒,包括肝炎病毒,甲型肝炎在男性同性恋中发病较高,乙型和丙型肝炎可通过各种性行为传播。
1.HIV病原学检查。
2.免疫缺陷实验诊断。
3.机会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临床怀疑性传播的感染性腹泻,应检查粪便常规,寄生虫及粪便培养,对于直肠炎患者,应取肛门分泌物或经直肠镜取样进行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支原体或衣原体分离培养,血清学实验可用于梅毒,衣原体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根据消化系症状与体征的提示,相应采用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检查及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实验诊断技术,对消化系感染部位或性质及肿瘤的诊断均有实际意义。
首先应阻断血源性传染途径,严格禁止高危人群献血,严禁应用国外进口冻干血浆人体清蛋白等血制品。普及AIDS的知识,防止其主要的性传播途径。积极地研制有效的AIDS疫苗,对避免AIDS的传染将起到重要作用。多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不吃过于辛辣的食物。杜绝不洁性生活。
食管炎或食管溃疡可引起吞咽痛和胸骨后不适感,食管溃疡还可同时并发出血现象。结肠炎者可引起水样腹泻,若同时合并溃疡,则有发生肠穿孔的危险。发生在胃肠道的细菌性感染中,可引起严重的吸收不良和慢性腹泻,少数可诱发反复的菌血症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