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蛛网膜炎也称粘连性脊蛛网膜炎,是蛛网膜的一种慢性炎症过程,在某种病因的作用下,使蛛网膜逐渐增厚,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的损害,或形成囊肿阻塞髓腔,或影响脊髓血液循环最后导致功能障碍。发病年龄在3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病变以胸腰段多见。
1.椎管内肿瘤 发病缓慢,无明显原因,症状进行性加重,有清楚的脊髓受累平面,脑脊液细胞数不增多,而蛋白含量增高。X线平片可有椎弓根内缘吸收和椎间孔扩大的变化。脊髓碘油造影显示轮廓清晰的梗阻平面。MRI显示椎管内局限性实体或伴囊变的占位性病灶。髓内肿瘤可见脊髓局限性增粗,TlW1为略低信号,T2W1为略高信号或明显高信号。信号强度常不均匀。各方位观察,病灶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常见继发性脊髓空洞。硬膜下肿瘤常见脊髓受压变形,并向对侧移位。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而肿瘤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硬膜外肿瘤瘤体与脊髓之间可见线状低信号硬膜影,硬脊膜外脂肪消失。邻近蛛网膜下腔变窄,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
2.椎间盘突出 多有外伤史,突然发病,在腰骶部多为神经根受累,在颈、胸段或腰段中央型者,可引起脊髓或马尾神经受累。脊髓造影对比剂在椎间隙平面有充盈缺损或梗阻。CT检查可见椎间盘后缘局限性突出。MRI矢状位上可见椎间盘变扁后突硬膜囊受压。
3.其他疾病 脊髓血管畸形、后侧索联合变性以及枕颈区畸形等,也需要加以考虑和排除,利用CT和MRI排除以上疾病并不困难。
引起脊髓蛛网膜炎的病因很多,如感染、脊髓外伤、邻近组织病变或异物刺激以及非特异性感染或原因不明,致使蛛网膜增厚与脊髓、脊神经根粘连或形成囊肿,阻塞髓腔所产生的脊髓功能障碍。
本病多为慢性起病,缓慢进展,也有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因受累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有单发或多发的神经根痛,感觉障碍多呈神经根型、节段型或斑块状不规则分布,两侧不对称。运动障碍为不对称的截瘫、单瘫或四肢瘫。以局限型症状较轻,弥漫型则较重,囊肿型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肿瘤的临床表现相似。本病病程可有缓解或加剧。
1.腰椎穿刺
奎试验呈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多,蛋白中等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多数正常。
2.椎管造影
造影剂在病变部位呈斑点状或片状不规则分布,如有阻塞平面,其边缘多不整齐。
3.MRI检查
有时可见小的蛛网膜囊肿。
1.早期发现病人,早确诊,早报告,就地隔离、治疗。
2.脊髓蛛网膜炎病菌对日光、干燥、寒冷、湿热及消毒剂耐受力很差,所以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的清洁,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3.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感冒时病人抵抗力会降低,容易受到流脑病菌的袭击而发病。因此,要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在剧烈运动或从事劳动后,应及时把汗水擦干,穿好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对儿童更应留意这个问题。
4.在每顿进餐时,可吃上几瓣生大蒜,这样可以杀死口腔中的病菌。饭后盐水漱口,也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1、并发症包括继发感染,继发感染以肺炎最为常见,尤多见于老年和婴幼儿。其他有褥疮、角膜溃疡、尿道感染。
2、在败血症散播散至其他脏器而造成的化脓性病变:化脓性迁徙性病变有全眼炎、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常为单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肌炎、睾丸炎、附睾炎。
3、脊髓蛛网膜炎对脑及其周围组织造成的损害:脑及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而引起的损害中有动眼肌麻痹、视神经炎、听神经及面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脑脓肿等。在慢性病人,尤其是婴幼儿,因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以及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可分别发生脑积水或硬膜下积液。
4、变态反应性疾病: 在病程后期可出现血管炎、关节炎及心包炎等。后遗症可由任何并发症引起,其中常见者为耳聋(小儿发展为聋哑)、失明、动眼神经麻痹、瘫痪、智力或性情改变、精神异常和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