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
临床较为常见,任何年龄都可罹患此证,有寒热虚实的不同。①肺卫不固。证见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治宜益气固表,常用玉屏风散加味。②营卫不和。证见汗出恶风,周身酸痛,或微发热头痛,脉浮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常用桂枝汤加味。③里热炽盛。证见熏蒸汗出,口渴喜冷饮,面赤烘热,烦躁不安,或兼发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治宜清里泄热,里热得清,则汗液自止,常用白虎汤加味。
盗汗
以虚热居多,也可见于气虚、阳虚、湿热等。①心血不足。证见心悸少眠,睡则汗出,醒则汗止,气短神疲,面色不华,脉细,舌淡。治宜补血养心敛汗,常以归脾汤加减。②阴虚火旺。证见虚烦少眠,寐则汗出,形体消瘦,骨蒸潮热,五心烦热,或有久咳虚喘,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常以当归六黄汤加减。
绝汗
急性热病或各种危重病证,突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精神疲惫,四肢厥冷,气短息微,舌干少津,脉微细欲绝。治宜益气回阳、固脱敛汗,常以参附龙牡汤加味。如热病兼见口渴欲饮,舌红绛或见卷缩,为阳虚阴竭之象,可与生脉散合用。
黄汗
多属湿热。证见发热汗出,色黄如黄柏汁,染衣着色,口干不欲饮,口黏口苦,小便短少,胁痛,胃纳呆滞,或有发热烦躁,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常以茵陈五苓散加减。
战汗
急性热病中,证见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并突然出现全身战栗,而后汗出,汗后热退身凉,或热势减轻,脉数,苔薄黄。战汗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主要根据原发病情辨证论治。
汗证与生理性出汗不同。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自身调节体温而汗出,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如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渴饮热汤、情绪激动、运动等出汗。若人体患病时,或在正常生活工作中,汗液异常外泄并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症状的,则为病理性出汗。
汗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营卫不和。卫气有固护体表,使津液不致妄泄的作用,由于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或表虚之人感受风邪,均可导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此外,还有因素体虚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因肺与皮毛有着表里相合的关系,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卫不固,毛窍开泄而汗出;或因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感受风温、暑热之邪,邪入于内,肺胃热盛,蒸发津液而汗出;或因饮食不节、外感湿邪,损伤脾胃,脾失于运化,湿邪中阻,蕴久化热,湿热熏蒸肌表而为自汗;或因湿热熏蒸于肝胆,胆汁随汗液外溢肌肤而为黄汗;或因亡血失精,以致血虚精亏,虚火内生,扰津液外泄;或因久病重病,阳气虚衰,不能敛阴,卫外不固而汗液外泄;或因急性热病中,正邪相争,以致战栗而汗出。
汗出异常的证候。见《医学正传》。一般分自汗、盗汗两类。由于病情不同,又有阴汗、阳汗之分,及战汗、狂汗、红汗、漏汗、阴盛格阳汗、亡阳汗、绝汗、头汗、额汗、心汗、腋汗、手足汗、无汗、偏沮等多种。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手掌出汗太多,双手太湿而不敢和别人握手,甚至写字时也会因手上的汗水过多而弄污纸张。 足部出汗常使袜子、鞋垫湿透,可自觉行走时脚底会打滑,甚至出现过多的汗液浸渍皮肤,使皮肤发白,脚趾间糜烂,常导致真菌、细菌滋生,引起脚臭、脚癣等;腋部出汗可见汗水从腋窝下往下滴淌,衣服常会被汗水浸湿。当有细菌侵入感染,腋下不仅可发出难闻的气味(即腋臭),还可并发皮肤炎症等。
汗证除绝汗外,治疗得当,一般预后良好。绝汗乃重危之证,为生命垂危,阴阳离决的一种表现,应采取紧急措施,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目前尚无较好预防措施,主要是预防相关疾病,如有遗传性综合征背景,预防措施包括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自汗症多因素体薄弱,或久病之后或妇人产后体虚,以致阳气不足,肺卫不固而易汗多汗,汗液自出。自汗症者宜多吃些甘温益气、收敛止汗的食品,忌食辛散耗气之物。
盗汗症则因过度烦劳、阴营暗耗、虚热内生,出现夜寐盗汗,或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适宜多吃常吃具有养阴液、降虚火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伤津耗液之品。汗证宜忌原则黄汗症属色汗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为脾胃湿热交蒸,适宜多吃常吃清热解毒、淡渗利湿之物,忌食滋腻甘肥、辛辣温燥、助热生痰的食品。
臭汗症多因素体内热偏重,或湿热内蕴所致,表现为腋下、足部及会阴部出汗特别多,有臭味,尤以腋汗臭和足汗臭为常见。腋部汗臭是因腋窝部大汗腺分泌物中含的有机物质,经局部皮肤的色原性杆菌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散发出特异的臭味。足部汗臭是由于小汗腺分泌的汗液,促使局部细菌繁殖分解皮肤表面的污秽物所致。臭汗症适宜常吃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食物,忌食油腻煎炸香燥辛热的物品。
头汗症俗称“蒸笼头”,手足汗症仅局限于两手掌心和脚底部汗出如洗,两者多因素体内热偏盛,以致湿热内蒸所致,其饮食宜忌原则与臭汗症和黄汗症相同。
心汗症是指心窝局部多汗,此病在元《丹溪心法》中有载,多因忧思惊恐、损伤心脾所致。饮食上适宜常吃补养心脾、益气敛汗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物品。
无汗症是指出汗绝对减少,在皮肤上见不到出汗,可因多种疾病导致体表汗腺分泌明显不足。如维生素a缺乏症、硬皮病、鱼鳞病等。无汗症者皮肤过于干燥,适宜多吃些生津养液、滋阴润燥的食品,忌吃辛辣香燥、煎炸爆炒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