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结炎多数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源,由于化脓菌侵犯淋巴结所引起的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初期尚可推动,到后期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而不易推动,使表面皮肤红肿,压痛明显,严重时常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如处理不及时可形成脓肿,因此需要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关键。
需要和急性淋巴管炎鉴别。
管状淋巴管炎可分为深、浅两种。浅层淋巴管炎,在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深层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患肢出现肿胀,有压痛。两种淋巴管炎都可以产生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急性淋巴结炎轻者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略有压痛,并常能自愈,较重者,局部有红、肿、痛、热,并伴有全身症状。通过及时治疗,红肿即可消退,但有时由于瘢痕和组织增生,可遗留一小硬结;炎症扩展至淋巴结周围,几个淋巴结即可粘连成团;也可以发展成脓肿。此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变暗红、水肿,压痛明显。
如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就可引起急性淋巴结炎。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部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腹壁、会阴和臀部的感染,可以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结炎;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颌下及颈部的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的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早期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可活动;后期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此时表现皮肤常红、肿、压痛明显,并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形成脓肿。以颈、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多见。
1.应用淋巴系统造影X线检查或同位素检查可助于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2.实验室,血常规见白细胞增多,通常以中性淋巴细胞增高为主,单核细胞减少。ESR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等炎症表现。
3.将淋巴结破溃分泌物以及脓瘘或窦道内分泌物作涂片或浓缩法检查,若是结核性淋巴结炎可查出结核杆菌。
4.淋巴结穿刺活检。
需要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关键。
孩子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肿大的部位取决于感染的位置。喉和耳朵感染可能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头部感染会使耳朵后的淋巴结肿大;手或手臂感染会使腋窝下淋巴结肿大;脚和腿部感染会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孩子最常见的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母亲很容易注意到孩子的这一部位,带孩子让医生检查后才能放心。
以大多数人来说,咽喉痛、感冒、牙齿发炎(脓肿)、耳朵感染或昆虫叮咬都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不过假如淋巴结肿大出现在颈部前面正中间或是正好在锁骨上方,你就必须考虑感染之外的原因,如肿瘤、囊肿或甲状腺功能紊乱。
大多数母亲一看到孩子颈部淋巴性结肿大,首先想到的是肿瘤,这是自然反应,肿瘤的确也是引起孩子淋巴结肿大的一个原因,不过感染是更为多见的原因。对此,进行血和尿的化验、x线检查、皮试以及活体切片检查等,可以证实医生的疹断。
1.脓毒血症 一旦确诊本病应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处理不及时可形成脓肿,甚至感染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脓毒血症。因此需要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关键。
2.DIC 由于感染可以直接激发内源性以及外源性凝血途径,可以诱发DIC,对于严重感染病例,需要动态监测血小板波动以及凝血功能波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