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是指甲亢本身引起的肝损害。临床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食欲不振、厌油、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1.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作用肝脏对甲状腺素的代谢、转化、排泄及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2.甲亢高代谢状态下导致肝细胞缺氧缺血。
3.肝脏能量代谢的障碍。
4.甲亢患者并发感染等。
黄疸、转氨酶升高、食欲不振、厌油、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无特异性表现。
1.肝功能检查(GOT、GPT):当肝细胞坏死时,肝细胞膜破坏后,GOT、GPT才释放至血液中(正常情况下GOT、GPT不仅存在于肝细胞内,也存在于机体其它部位细胞,比如:肌肉细胞、脑细胞、心肌细胞等,所以GOT、GPT升高并不一定都是肝功能受损的变现,只是在肝细胞内其含量最高),因此,有人认为称作「肝发炎指标」,比称作肝功能指标更适合。而GOT、GPT数值的高低,与肝病的严重度及预后并未有一定的关系,有时免疫系统为了清除病毒而导致肝细胞坏死,此时GOT、GPT值会上升,所以不能单单以GOT、GPT来评断肝脏是否出了问题。
2.肝炎标记:当肝细胞坏死时,GOT、GPT才释放至血液中,因此,有人认为称作「肝发炎指标」,比称作肝功能指标更适合。而GOT、GPT数值的高低,与肝病的严重度及预后并未有一定的关系,有时免疫系统为了清除病毒而导致肝细胞坏死,此时GOT、GPT值会上升,所以不能单单以GOT、GPT来评断肝脏是否出了问题。
3.腹部超音波检查:抽血检查虽然能反应病人肝功能的状况,但对于肝硬化或肝癌却无法提供明确的讯息,尤其是部份肝硬化及肝癌的患者,其肝功能检验结果有时都还在正常范围内,而且可能毫无症状。所以抽血检验并配合超音波检查是有其必要性的。
4.血中甲胎蛋白(AFP/胎儿蛋白)检查:甲胎蛋白(AFP/胎儿蛋白)是目前检查肝癌的一种重要指标,甲胎蛋白/AFP是肝细胞生长活跃的一种表现,所以少部分正常人及妊娠期妇女可以比常人升高,胎儿的肝细胞生长活跃,其分泌的甲胎蛋白/AFP比常人明显升高(故有可称之为胎儿蛋白),AFP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从而使母亲的血液中AFP升高,部分肝炎患者恢复期肝细胞生长活跃时,也可以出现AFP升高,但一般升高程度较轻或持续时间较短,当甲胎蛋白 /AFP升高显著或进行性升高,则有可能为肝癌,注意要咨询专科医生,及早到医院检查。
预防在先,定期随访,对先前有肝炎病史的甲亢患者用药前的肝功能检查是必要的。由于药物性肝损害大多发生在治疗的3个月内,所以在开始治疗的3个月内定期随访病人,监测肝功能,并告知病人如出现厌食、黄疸等类似肝炎症状,应立即就医。
1、消化系统
(1)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
(2)食管、胃肠损害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胃溃疡、胃黏膜损害、胃出血等。
(3)脂肪肝临床上常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恢复期或恢复后以及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
(4)原发性肝癌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2、内分泌与代谢系统并发症
(1)糖尿病。
(2)低血糖。
(3)内分泌损害。
3、血液系统并发症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白细胞减少症。
(3)血小板减少症。
(4)单纯性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5)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6)溶血性贫血。
(7)凝血功能障碍。
4、循环系统并发症
(1)心脏病变①外周循环阻力升高。②心律。③心肌炎。
(2)血管病变①结节性多动脉炎常见于乙型肝炎患者。②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EMC)。
5、泌尿系统并发症
(1)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2)肾小管性酸中毒。
(3)急性肾功能衰竭。
6、结缔组织和肌组织并发症
(1)皮肤病变急性肝炎可发生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环形红斑、红斑疹、斑丘疹;重型肝炎可出现瘀点、瘀斑、瘀疮、面部蝶形红斑、多形红斑等;淤胆型肝炎常出现皮肤瘙痒;肝硬化患者在下肢胫前皮肤可出现斑片状色素沉着。
(2)关节病变多为游走性、对称性关节炎。
(3)肌肉病变慢性肝炎患者出现四肢肌痛较普遍,一般较轻。
7、其他系统并发症
(1)呼吸系统病变①病毒性肝炎可并发渗出性胸膜炎。②急性肝衰竭患者血中各种有毒物质致肺泡通透性改变,进而引起非心源性肺水肿,临床上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症。
(2)神经系统病变①肝性脑病是重症肝炎肝衰竭时出现的神经精神综合征。②急性肝炎早期,部分患者可出现短暂的精神症状,烦躁、易怒、失眠等。
8、干燥综合征。
9、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肝病患者一定要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一方面要进步认知度和检测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