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是一种皮肤粘膜慢性炎性疾病,是口腔粘膜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目前尚无定论。可能与感染、精神、内分泌、系统性疾病、遗传及免疫等因素有关。
与口腔白斑相鉴别。
口腔白斑在形态上有时与扁平苔藓的斑块相似。白斑好发于中年男性,扁平苔藓好发于中年女性。扁平苔藓是皮肤粘膜复合病,而白斑仅见于粘膜。如果无明显的慢性刺激因素,病变区存在网纹状损害,不论其面积大小,扁平苔藓的可能性大。对于孤立性斑块状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往往需要进行活检方可作出正确诊断。
1.感染因素 早期曾认为与病毒和细菌感染有关,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2.精神神经因素 患者因环境、家庭、工作,个人生活等各方面原因,身心活动受影响,精神受到创伤,紧张、焦虑、抑郁等,使机体发生心理、病理、生化代谢等一系列变化、产生失调紊乱而致病。 3.内分泌因素 本病女性患者较多,病情波动与妊娠、更年期以及一些影响内分泌功能的药物有关。患者雌二醇,睾酮含量多低于正常人。 4.微量元素 在检测患者头发微量元素时,发现锌、碘等,均低于正常,而镍高于正常。 5.系统性疾病因素 扁平苔藓患者多伴有各种不同的全身性疾病或症状,不少患者发病及病情发展与某些系统疾病存在有关,如糖尿病、肝炎、高血压、消化道功能紊乱等。 6.局部刺激因素 不同金属修复体在口内形成电位差。另外,充填物的刺激等,可引起口腔黏膜苔藓样改变。 7.遗传因素 有人发现本病有家族史倾向,不少学者进行了家系发病研究,但系谱分析不符合单基因遗传规律。现多从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方面进行研究。在家族性扁平苔藓患者所携带的HLA型基因,明显高于非家族性扁平苔藓的对照组,说明扁平苔藓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8.免疫学因素 现多认为扁平苔藓为免疫功能低下引起,可导致对一种未明病毒易感性,并提出患者存在体液免疫紊乱。另有学者考虑糜烂型扁平苔藓IgA水平较高,有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基底膜区,说明在扁平苔藓发病过程中,有细胞免疫参与。
舌部扁平苔藓约占口腔病变的44%。病变多发生于舌前2/3区的舌尖、舌缘及舌腹部。舌背早期损害为丘疹状,灰白透蓝,有丝状乳头受累,逐渐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斑块,触之有粗糙感,舌乳头萎缩后,成为鲜红或暗红色平滑斑,可发生糜烂。舌背病变也可有乳头增殖角化和部分萎缩的混合病变。病变若角化增生明显,则易与白斑混淆。舌腹部病变多呈网状、树枝状或条纹状。舌尖病变较少见,可侵及舌系带。舌缘腹侧病变长期充血有溃疡者,应随诊观察,必要时活检排除癌变。
口腔内窥镜检查。
口腔内窥镜的出现,为口腔方面的检查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模式,当患者的病变景象展示在患者面前时,无需更多的描述或专业知识。患者也能理解治疗的迫切性。 口腔内窥镜正常值:正常人的口腔平整、光洁、滑润、口腔粘膜呈粉红色。 口腔内窥镜临床意义:医师可以在清晰直观的图像的辅助下,进一步发现患者口腔病变,及时采取的各种治疗措施。异常结果由疾病引起的异常征象,比如口腔粘膜红肿、起水疱、发生溃疡或出现斑点等。
预防
要消除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抑郁不乐、思念思虑过度;并且力求生活有规律;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去除病灶,治疗患牙,刮除磨牙颊面的牙石,去除或更换能引起电位差的不良修复体;避免牙刷毛等刺伤局部粘膜;饮食应清淡可口,富有营养。不可过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烤之品,禁酒戒烟,忌食辛辣。还要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如纠正高黏血症,调节月经,调理肠胃消化功能等等。
舌尖病变较少见,可侵及舌系带。 舌系带,俗称舌筋,即孩子张开口撬起舌头时在舌和口底之间的一薄条状组织。前面与下颌中切牙间的舌侧牙龈相连,后面与舌腹相连。 正常舌系带是位于口底前方舌尖下面正中的粘膜皱襞。在新生儿时期的舌系带是延伸到舌尖的或接近舌尖。 在舌的发育过程中,系带逐渐向舌根部退缩。正常儿童2岁以后舌尖才逐渐远离系带。在少数发育不正常情况时才出现舌系带过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