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系不同原因引起血乳酸持续增高和PH减低(<7.35)的异常生化改变所致的临床综合症,后果严重死亡率高。
糖尿病昏迷的鉴别诊断
常见于服用大量双胍类药物的糖尿病病人,合并感染、脓毒血症及严重心、肺、肝、肾慢性疾病者,也易于引起乳酸生成增加、代谢障碍;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等。
1.产生乳酸过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合并心、肺、肝、肾脏疾病,造成组织器官缺氧,引起乳酸生成增加;糖尿病患者存在糖代谢障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造成局部缺氧,致使丙酮酸氧化障碍及乳酸生成增加;休克时伴有末梢循环衰竭,组织缺血缺氧,乳酸生成增加;酗酒引起急性乙醇中毒,酒精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醛, 乙醛氧化生成乙酸, 乙酸进一步代谢使机体生成乳酸增多;一氧化碳中毒可直接抑制呼吸链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使动脉氧含量降低,产生低氧血症而造成乳酸中毒;儿茶酚胺能收缩骨骼肌及肝内血管, 引起肝摄取乳酸功能下降, 肌肉因组织缺氧而释放乳酸增加, 造成血中乳酸增高。
2.乳酸清除不足——糖尿病性急性并发症,如感染、酮症酸中毒等,可造成乳酸堆积,诱发LA;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肝肾功能障碍又可影响乳酸的代谢、转化及排出;双胍类降糖药使用不当(剂量过大或选择不当),尤其苯乙双胍,其半衰期长,排泄缓慢,能抑制肝脏和肌肉等组织摄取乳酸;抑制线粒体内乳酸向葡萄糖转化,引起乳酸堆积;对乙酰氨基酚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暴发性肝坏死, 使乳酸清除障碍。
一、病史及症状:
二、体检发现:
体温低,深而大呼吸,皮肤潮红,血压下降,休克,意识障碍。
三、辅助检查:
血乳酸增高(>5mmol/L),血PH<7 35="">18mmol/L,NaHCO3<20mmol/L。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乳酸、动脉血pH 、二氧化碳结合力、阴离子间隙、HCO3- 、血丙酮酸等测定, 可以确诊。主要诊断标准为:血乳酸≥5 mmol/L;动脉血pH≤7.35;阴离子间隙>18mmol/L;HCO3-<10mmol/L;CO2 结合力降低;丙酮酸增高,乳酸/丙酮酸≥30,血酮体一般不升高。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
(1)糖尿病患者存在糖代谢障碍,使丙酮酸氧化障碍及乳酸代谢缺陷,平时即存在高乳酸血症。
(2)糖尿病性急性并发症,如感染、酮症酸中毒等,可造成乳酸堆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3)糖尿病性慢性并发症,如合并心、肝、肾脏疾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造成组织器官缺氧,引起乳酸生成增加;肝肾功能障碍又可影响乳酸的代谢、转化及排出,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引起的多种感染等。
严重的酸中毒可造成机体多个脏器损伤,需尽早纠正。且LA病死率较高,并随着血乳酸水平的升高而增高。有文献报道当血乳酸在1.4 ~4.4 mmol/L时病死率20%, 血乳酸4.5~8.9mmol/L时病死率增至74%, 血乳酸达到9.0~13mmol/L时病死率达90%, 血乳酸>13mmol/L时病死率高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