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不同于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曾有报告把二者混为一谈,但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无论在临床表现,还是在治疗方法上均与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临床上甚为少见,但据尸体解剖资料,在青春期以前,40%~50%的人有显微镜下可见的微小囊肿,而20岁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显微镜下可见的微小囊肿,因此,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发病率远低于其实际发生率。
1.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有时也可呈囊性,超声波检查应注意鉴别。
2.甲状旁腺囊肿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穿刺液为水样无色透明的浆液,而甲状腺囊肿的穿刺液多呈褐色,黏稠。
3.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 通过血清钙浓度和血清甲状旁腺素加以鉴别。
(一)发病原因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形成原因,目前有两种学说。一种学说认为是几个微小囊肿相互融合而成,其中一个有分泌功能或分泌功能增强,其根据是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具有和尸检时发现的微小囊肿相同的组织结构特点,囊肿内溶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甲状旁腺素。另一种学说认为是胚胎时第Ⅲ咽囊的残余(Kursteiner管)发生的贮留性囊肿,其根据是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几乎全部发生于下甲状旁腺,电镜下可在囊肿壁内发现平滑肌纤维。
(二)发病机制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为单房性囊肿,壁薄,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面衬以一层立方上皮或圆柱状上皮。上皮细胞表面有绒毛,胞浆内有糖原颗粒和PAS染色阳性颗粒。囊肿壁的纤维结缔组织外可见正常的甲状旁腺组织,有时可见胸腺组织和肌肉组织。囊腔内有水样透明的浆液性液体,内含有高浓度的甲状旁腺素。
大部分患者除偶然发现的颈前肿物外,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压迫症状。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绝大部分发生于下甲状旁腺,尤其多见于左侧。体检时可在甲状腺下极附近触及肿物,肿物大小不一,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而有弹性或有波动感。但有时质较硬似有张力,活动,无触痛。
发生于甲状旁腺的肿物,B超声证实为囊性病变;囊肿穿刺,其液体呈无色透明的浆液,其内含有高浓度的甲状旁腺素即可诊断。
1.穿刺液检查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穿刺液为水样无色透明的浆液,其含有高浓度的甲状旁腺素。
2.血清钙浓度测定。
3.血清甲状旁腺素测定。
超声波检查可证实为囊性病变。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检查过程: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旁腺超声检查是使用B型对甲状腺、甲状旁腺进行B型超声检查。 超声可以发现>=0.5cm的结节及结节数目, 彩超不仅能够提高普通二维超声对甲状旁腺小病变检测的敏感性,而且有助于定位诊断。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并发症颈前肿物外,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压迫症状。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绝大部分发生于下甲状旁腺,尤其多见于左侧。体检时可在甲状腺下极附近触及肿物,肿物大小不一,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而有弹性或有波动感。但有时质较硬似有张力,活动,无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