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缺乏症时,因血中粒细胞极度减低甚至完全缺如,极易合并严重感染,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积极抢救。在抗生素问世前,死亡率高达90-95%,自应用抗生素后,已下降至20%,但仍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本病应注意与白细胞减少症鉴别,后者:
(1)临床上可无症状,或有头晕,乏力,低热,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畏寒,心慌等。
(2)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
(3)白细胞计数(2.0~4.0)X109/升,分类计数可正常,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常正常。
(4)骨髓象:可见粒细胞系统的增生不良或轻度成熟障碍。
一、症状
发病前多数患者有某种药物接触史。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头痛、极度衰弱、全身不适。由于粒细胞极度缺乏,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感染成为主要合并症。牙龈、口腔粘膜、软腭、咽峡部发生坏死性溃疡,常覆盖灰黄或淡绿色假膜。皮肤、鼻腔、阴道、子宫、直肠、肛门均可出现炎症。局部感染常引起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肺部的严重感染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紫绀。发生败血症时可伴肝损害,出现肝大、黄疸。严重者可伴中毒性脑病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药物过敏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若短期内不恢复,死亡率极高。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不难做出判断。
一、血象:白细胞明显减少,常低于2×109/L。
二.骨髓象。
三、其他:血沉增快,严重感染者可伴肝功异常,主要是总胆红素定量升高。1、粘膜溃疡灶作拭子涂片及细菌培养。渗出物、痰、便及血也可作细菌培养。血清及尿溶菌酶测定有助于了解周围血中粒细胞的破坏程度。 2、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每周查2次,每天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粒细胞数绝对值<0.5×109/L者为粒细胞缺乏症。 3、骨髓穿刺检查。入院后作1次,以后按需要复查随访。
1.对可能引起本病的药物,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不可滥用。
2.对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X线及某些化学物质人员,应注意作好防护工作,并应定期检查血象。
3.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新鲜,避风寒,防感冒。
4注意减少辐射,做好定期体检。积极注意预防。
本病严重的并发症有中毒性脑病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药物过敏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若短期内不恢复,死亡率极高。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头痛、极度衰弱、全身不适。由于粒细胞极度缺乏,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感染成为主要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