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虫病是蠕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我国地处温、亚热带,其地理、气候及土壤条件均适合肠道寄生虫的生长繁殖,故蠕虫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骨科在农村及医生儿童发病率高。消化道蠕虫病包括: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绦虫病、包虫病及肝吸虫病。
蠕虫(helminth)为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藉身体的肌肉收缩而作蠕形运动,故通称为蠕虫。
蛔虫病(ascariasis)是由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常见病。本病患者以儿童居多。临床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钩虫的科属很多,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寄生于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
蛲虫病是由蠕形驻形线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本病在我国古代早有记载。以肛周瘙痒为主要变现。
成虫引起的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患者以腹痛最常见,位于脐周,呈不定时反复发作,不时伴有腹肌紧张与压痛。常有食欲减退与恶心、消化不良,烦躁不安、荨麻疹等,时而腹泻或便秘,常突然发生脐周阵发性疼痛,按之无压痛。亦可有腹泻、便秘等。儿童患者有时可引起神经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等。
消化系统的症状:病人大多于感染后1~2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
贫血症状: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长期严重贫血可发生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严重贫血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
2.不吃生或不熟的淡水鱼、虾,防止误食囊蚴,把住“病从口人”关。
3.加强粪便管理,防止虫卵入水。控制传染源,积极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4.适当控制第一中间宿主:如鱼塘内螺分布的密度过高,可采用药物灭螺,以切断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环节控制传染源:普查普治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该病的传播。
5.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赤足与污染土壤密切接触,下田劳动最好穿胶鞋。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如生吃瓜果蔬菜前要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