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上炎,病证名。指心经虚火上升的病证。症见舌生疮,口腔糜烂,心烦失眠,舌尖红绛等。治宜导赤清心。主要是饮食辛辣食物导致的上火症状。
主证:烦热不安,夜寐不眠,口渴思饮,舌烂生疮,尿黄而少,小便刺痛,或面红目赤。苔黄,脉数。
辩证:心火炽热,心神被扰,致烦热不安,夜寐不眠。心火循经上炎则口渴思饮,舌烂生疮面红目赤,苔黄,脉数。心移热于小肠则尿黄而少,小便灼热刺痛等。
本证是为心火内盛所表现的实热证候。其证多因六淫传里化火;或情志郁极火自内发;或过食辛辣之品;或温补过度,导致阳热内盛,形成内火上炎的证候。本证病位在心,证候属实,常移热于小肠形成小肠实热;亦可波及到脾、肝形成心脾积热和心肝火旺等症。
临床表现 产热的绝对过多引起的“内(热)”,也叫“实火(热)” ,既然是火,它的主要临床症状当然就是发热,“实火(热)”引起的发热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全身性的发热,往往表现为体温的升高,如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就属于中医“内火(热)”中的“实火(热)”范畴。局部发热,如胃脘部的烧灼感,心窝部的烘热感,头面部的烘热感,小便时尿道的热烫感,大便时肛门的灼热感,等等,它是过多的热量聚集在某一脏腑内所引起。实火(热)在临床上除了发热外,还往往兼有各种新陈代谢过于旺盛的症状,如面红目赤、心悸心烦、口渴、喜欢喝冷的东西、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多食易饥、脾气暴躁、消瘦等。引起“实火(热)”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莫过于元阳的运动、温煦作用过于亢进,从而导致人体各组织器官新陈代谢活动过于旺盛,产生各种症状。
随天气、情绪、劳累等因素可复发。本病可迁延数年,数十年不愈。中医将本病分实火、虚火两型,前者表现:恶寒、发热、头痛、便秘、溲黄、舌苔黄厚干燥,有时伴颌下淋巴结大疼痛,后者可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一些人伴有口燥,咽干、手心烫、失眠、多梦、舌苔剥落等。可以通过望闻问切中医把脉检查确诊。
[预防]
1.心火上炎在以口舌生疮为主时,应勤漱口,晨起睡前饭后尤为重要,以便保持口腔清洁,减轻病情,亦有预防口疮发生的作用。
2.在口舌生疮时,进食宜缓慢细嚼,避免咬伤口舌,形成新的溃疡。戒食生冷酸味水果以免增加疼痛。
3、切忌过劳或熬夜,导致伤神动火,加重病情。
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夜不成眠,舌尖红赤,苔黄脉数,兼见面红口渴。或见吐衄血,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甚或狂躁谵语。口舌生疮或溃烂、出现局部疼痛的口腔病。部分患者常反复发作,甚至溃疡久不愈合。多由心脾积热,外感热邪,或脾胃湿热,阴虚阳亢所致。古代文献中,又称此病为口破、口疳、口疡,发生在舌的称舌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