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为手术或外伤后发生的进行性皮肤坏疽性溃疡,以伤口周围皮肤水肿隆起、红斑及难治愈为临床特征。由Brewer和Meleney于1926年所描述。皮损由微需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感染所致。
本病需与坏疽性脓皮病、静脉或动脉硬化性溃疡以及过敏性血管炎引起的溃疡相鉴别。坏疽性脓皮病表现为破坏性坏死性、非感染性的皮肤溃疡,临床还出现疖样结节、脓疱或出血性大疱。就早期结节红斑或脓疱,本病可归属于血管炎。触痛性的结节红斑,初为红色,以后中央变蓝色,最终形成溃疡。一个或多个水疱脓疱,类似痤疮、毛囊炎、一过性棘层松解性皮病或疱疹样皮炎等。两种皮损可同时出现鶒,也可互相转变。皮损可发生于正常皮肤或原有皮肤病的部位。潜行性边缘的痛性溃疡和渗出带有恶臭的黄绿色脓液具有诊断价值。一旦明确诊断即予口服大剂量皮质激素。
(一)发病原因
皮损由微需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感染所致。
(二)发病机制
典型皮损发生在腹部手术(如回肠切除术、结肠切除术)的切口缝合处附近或引流管放置处,典型者可见以下特征:中央部分坏死(溃疡形成),外围呈鲜红色,中间为紫罗兰色。皮损几乎都疼痛和触痛,然患者常无发热等全身毒血症状。
典型皮损发生在腹部手术(如回肠切除术、结肠切除术)的切口缝合处附近或引流管放置处;因腹部或胸部的感染(如脓胸)而行切开胸壁手术后的瘘管出口处;或肢端慢性溃疡处,感染通常在术后1~2周出现,起初为一局限性红斑、水肿性的触痛区,随之形成一疼痛性浅表小溃疡,并逐渐扩大。典型者可见以下特征:中央部分坏死(溃疡形成),外围呈鲜红色,中间为紫罗兰色。皮损几乎都疼痛和触痛,然患者常无发热等全身毒血症状。如不治疗,溃疡进行性扩大,最终形成巨大形溃疡。
根据手术或外伤后产生的进行性坏死性溃疡,并通过分泌物培养,分离出致病菌即可确诊。
通过分泌物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组织病理:溃疡的组织相为非特异性。坏死延及真皮,并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浸润,血管扩张,内皮细胞增生,溃疡边缘的表皮有反应性增生。根据潜行性边缘的痛性溃疡和渗出带有恶臭的黄脓液即可诊断。组织病理主要为坏死性血管炎改变,小血管管腔闭塞,血栓形成,管壁炎性细胞浸润并有变性坏死,继而皮肤溃疡、坏死。
患者由于病程长,溃疡面深大,长时间限制鱼肉类食物,导致机体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因此,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含胶原蛋白丰富的食物如浓鸡汤等,忌食辛辣刺激之物,戒烟酒。注意预防手术或外伤后发生的进行性皮肤坏疽性溃疡的处理。
无特异性改变表现为无菌性脓肿,其中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栓形成、出血、坏死和肥大细胞浸润。凝结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在活动边缘表现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提示血管内皮是一个早期的靶器官。早期皮损与Behcet病、中性粒细胞性皮炎相仿。与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也有部分相似浸润细胞中有较多的多形核白细胞,也有上皮细胞和巨细胞特别是在慢性病例中,单核细胞显著,甚至有上皮瘤样增生病理检查可排除阿米巴病和深部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