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栗是指身体畏寒而颤抖。因虚寒或热郁所致。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司天之政,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闭。”张志聪注:“民病嗌塞、振栗诸证,皆悉燥热之气而为病也。”《伤寒广要》卷三:“振近战也,而轻者为战矣。战为正与邪争,争则为鼓栗而战;振但虚而不至争,故止耸动而振也。下后复发汗振寒者,谓其表里俱虚也。亡血家发汗,则寒栗而振者,谓其血气俱虚也。”
1、发热伴寒战:发热伴寒战指由于疾病导致机体病理性体温升高并伴有寒战的症状。 2、高热寒战:寒战大多发生在急性发热性疾病之前。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作用于机体引起发热时,病人全身发冷、起鸡皮疙瘩和颤抖,即肌肉不自主活动,此称为恶寒战栗,简称寒战。寒战是高热的先声,寒战期间,体温已有升高,在发热不太高的前期,有时病人仅有全身发冷感,而无战栗,称为发冷。 3、恶寒:恶寒, 即怕冷、畏寒之意。恶寒的症状,在外感表证或阳虚里证都可出现。外感恶寒,是因风寒在表,必兼有发热、头痛、脉浮等表证;阳虚恶寒,是内脏虚寒,阳气不足,必见身冷、脉沉等里寒证。此外,还有里热盛而外现假寒的,虽有恶寒、手足冰冷的症状,但患者口渴、呼吸气粗、便秘、溺赤、脉多滑实。 4、颤抖:颤抖是一种规律性而反复的不自主的身体抖动, 可以发生在全身各处, 但以四肢为多. 幅度可以大或小, 速度可以快或慢 , 一般介于每秒 1至 10 次间.
战。身抖耸动也。振、亦耸动。比战稍轻也。栗心内发抖也。振轻而战重。战外而栗内也。
战者。身体抖摇不定。如交战之象。有形外见也。振则一身振摇。比战似轻。
亦有形可见也。栗则无形外见。但心内凛凛。似痉抖。比战振轻。为邪重耳。
战为正气胜。故正与邪争。争则股栗而战矣。振为正气衰。衰则不能争。故止于振耸耳。栗亦正衰邪胜。不能外战而内栗也。总之。战为正气胜。而栗为邪气胜。振为正气衰。而战为邪气衰也。三者皆邪正相交。故争也。
正气未虚。而能胜邪。
此症若生于三法之前。乃邪衰正复之兆。欲作战栗。汗出而解也。当静候其战汗。
寒栗指因恶寒而发抖,也叫“战栗”。 鼓颔是形容恶寒时全身发抖,上下齿不断地叩击的样子。温疫或疟疾患者的恶寒,往往出现这种症状。战。身抖耸动也。振、亦耸动。比战稍轻也。栗心内发抖也。振轻而战重。战外而栗内也。 战者。身体抖摇不定。如交战之象。有形外见也。振则一身振摇。比战似轻。 亦有形可见也。栗则无形外见。但心内凛凛。似痉抖。比战振轻。为邪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