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更年期综合征(male climateric syndrome)一词是Werner于1939年首先提出来的,后来又根据对273例50岁以上患者的分析,总结出本病的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紊乱、抑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失眠、潮热、出汗和性功能减退等。同义词包括男子绝经期(male menopause)、男性更年期(male climateric)和绝茎(penopause)等。
(一)发病原因
睾丸中的间质细胞(leydig cells)分泌睾酮(testosterone),受脑下垂体分泌LH的刺激调控影响。在体内起生物作用的是游离睾酮和白蛋白结合睾酮。
健康男性从50~59岁开始出现血清总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下降。一般游离睾酮每年下降1.2%,白蛋白结合睾酮每年降低1.0%。原因:①随年龄的增长,Leydig细胞总数减少,睾酮最大分泌率降低。②下丘脑垂体轴改变。LH脉冲式释放减少,活性减弱,睾丸间质细胞不起反应。③某些慢性病促使血清睾酮水平下降。
男性更年期与女性不同。首先不是所有男性都有更年期,其次无确切的开始时间,再则表现差异性极大。男性更年期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前列腺增生、性功能减退、疲乏、情绪变化、乳腺发育和轻度女性化。此外,游离睾酮对骨矿物质密度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因此,老年男性由于缺乏雄性激素可对骨密度、肌肉脂肪组织和造血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
(二)发病机制
循环中的(睾酮)T约54%与白蛋白结合(Alb-T),但是结合较松散;约44%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合,这种结合比较牢固;其余2%游离(FT)。Alb-T在组织毛细血管床中容易离解,释放出T被组织利用,因而A1b-T和FT统称为生物可利用T(Bio-T)。T的释放有昼夜节律性,早晨释放较多。午夜较少,但其昼夜节律性远不如皮质醇明显。
年龄老化对T分泌的影响尽管有相互矛盾的报道,但是,对88篇发表文献的meta分析表明,年龄与T相关范围为-0.68~ 0.68,为中等度相关,T水平有较大变异,一些老年男子的血清T水平可达青年男子正常值范围的高限。但是,通过频繁采血分析血清总T的分泌节律,可发现老年男子的昼夜节律丧失,无早晨分泌高峰出现。Bio-T测定证明,健康男子的血清Bio-T水平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血清SHBG水平随年龄而增高,原因可能与肥胖和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马萨诸塞州老年男子研究(MASS)的结论是平均每年SHBG增加1.2%,FT下降1.2%,A1b-T下降1.0%,总T下降0.4%。引起T分泌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赖迪细胞的最大分泌能力下降或细胞数目减少,老年男子睾丸的血流量减少。
如果年龄老化造成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血清LH水平必然会升高。反过来,如果LH水平升高,血清T水平会降低。此时即使血清T水平仍在正常范围,亦提示存在赖迪细胞功能缺陷,T水平没有显著降低是垂体促性腺细胞增加LH分泌代偿的结果。大多数研究报道老年男子的血清LH是随年龄而增高的。有人发现老年男子的LH和FSH分子酸性更强,可能与分子所含的唾液酸不同有关,提示老年人LH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不同于青年人。老年男子的LH和FSH对外源性GnRH兴奋的反应减低。LH脉冲分析发现,约40%的老年男子无脉冲出现,给予外源GnRH脉冲治疗,可诱发LH脉冲分泌。血清FSH水平亦是随年龄老化而增高的,虽然增高的程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以上事实说明年龄老化伴有下丘脑-垂体功能改变,但是机制不明。
男性更年期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前列腺增生,性功能减退、疲乏、清血变化、乳腺发育和轻度女性化。此外,游离睾酮对骨矿物质密度的维持起重要作用。所有老年男性由于缺乏雄性激素可对骨密度、肌肉、脂肪组织和造血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
其他可能与PADAM有关的临床表现:①神经和血管舒缩症状:潮热、阵汗、失眠和神经质等;②情绪和认知功能症状:焦虑、嗜睡、自我感觉不佳、缺乏生活动力、脑力下降、近期记忆力减退、抑郁、缺乏自信心和无原因的恐惧等;③男性化减退症状:体能和精力下降,肌量和肌力下降、性毛脱落和腹型肥胖等;④性功能减退症状:性欲减退、性活动减少、ED、性欲高潮质量下降、射精无力和精液量减少等。
上述症状与睾丸功能减退的因果关系虽然仍有争论,不同的临床学家在实践中界定PADAM的症状也不尽相同,但是一致认可症状评价是筛查诊断的第1步。伊斯坦布尔Bosphorus心理系使用自我评分相对量化有关症状,包括①体能症状:全身无力、失眠、食欲减退、骨和关节痛;②血管舒缩症状:潮热、阵汗、心悸;③精神心理症状: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恐惧感、烦躁易怒,对以前有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④性功能减退症状:对性活动失去兴趣,对有性感的事物无动于衷,晨间自发勃起消失,性交不成功,性交时不能勃起。根据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评分分为4级:总是(3分),经常(2分),有时(1分),没有(0分)。如果体能症状加上血管舒缩症状的总分≥5,或精神心理症状总分≥4,或性功能减退症状总分≥8,则有罹患PADAM的可能性。
如果症状评分总分达到了界定值,受试者即被认为可能存在PADAM。诊断的第2步是测定Bio-T,如果Bio-T值降低,即可拟诊PADAM。Bio-T值降低的界定可能会受种族、地区和测定方法不同等因素影响,因而应建立自己的标准。圣路易斯大学医学中心的标准是70ng/dl,在这一水平以下定为Bio-T水平降低。一旦作出PADAM诊断,即应进行试验性睾酮补充治疗。
血清总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下降。
根据临床症状可选做心电图,前列腺B超和骨密度检查等。
根据体征检查:全身肌肉开始减少,皮下脂肪较以前丰富而显得体胖,尤以腹部明显。头发开始发白,稀松,牙齿脱落,老态始现。有些可见乳房增大。双侧睾丸触诊可变软甚至变小。部分患者可有神经性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血压波动较大。
1、早睡早起,运动身体。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
2、保持心境平和。春季忌怒,处事勿过于急躁,要时常保持心境平和。
3、戒烟、少喝酒及咖啡。吸烟最易损害呼吸道表面屏障,诱发疾病发作。烟酒及咖啡都会刺激神经兴奋,有些人想借以“消除紧张和疲劳”,其实反而削弱了人体的抗病力。
1.性激素与冠心病 冠心病的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从总体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是女性在绝经前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绝经后女性发病率剧增,短期内达到与男性相近水平。男性及绝经前后女性体内存在显著的性激素水平差异,因此冠心病的发病与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密切关系。
有文献报道,测定59例男性冠心病病人(平均56.98±9.83岁)和27例健康男性(平均53.3±11.26岁)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并测定57例绝经后患冠心病女性(63.6±7.3岁)和27例健康女性(60.6±6.8岁)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①男、女冠心病组血清孕酮(P)均增高。②女性冠心病组睾酮(T)明显增高。③男性冠心病组E2/P显著降低。④女性冠心病组E2/P及E2/T均显著降低(表1)。提示:孕激素水平增高及绝经后女性雄激素水平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2.性激素与前列腺增生 李月明等对41例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组织中睾酮(T)、双氢睾酮(DHT)及雌二醇(E2)含量,并与10例健康青年人(意外死亡)前列腺组织的性激素含量测定对比,结果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前列腺组织中DHT及E2含量显著高于健康青年人,而T含量则明显低于青年组(表2)。提示DHT和E2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3.性激素与衰老 吕少中等测定45例健康老人和30例患冠心病的老人的血浆E2和T含量,同时测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结果:E2和E2/T比值在男性老年冠心病组均升高,T值在男女性老年冠心病人中均降低,而LPO在男女性老年冠心病组均增高(表3)。提示老年人在血浆性激素内环境水平不稳定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同时,有衰老指标的增高。
4.性激素与胃癌 经研究观察,雄激素对胃癌的发生和生长起抑制作用,而雌激素则起促进作用。Inutsuka等测定胃癌患者血清睾酮含量,无论男女患者(包括早期胃癌)在手术前均下降,手术后逐渐恢复正常;如复发,则睾酮水平又下降。
此外,已证实胃癌细胞中存在雌激素受体。Nishi等测定52例男性患者胃癌组织中雌激素阳性23例(44.2%),女性更年期患者34例中阳性者7例(20.6%)。且高度恶性型胃癌常见于年轻女性。提示女性激素与胃癌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