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膀胱颈梗阻,亦称女性“前列腺病”或是膀胱颈挛缩。是老年女性多发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若不及时诊治,晚期可致上尿路扩张,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的严重后果。
临床需与老年人泌尿系感染,老年人尿路结石及老年人膀胱肿瘤相鉴别。
1.老年人泌尿系感染:本以非特导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增生性前列腺炎较多。症状有腰痛、尿急、尿频、发热。急性期高热伴寒战、白细胞增高,早期常因尿路症状不明显而误诊。
2.老年人尿路结石:尿结石的症状反应:疼痛、血尿、尿频、尿急、发热、寒颤尿结石(尿路结石)主要由无机盐和有机盐以及酸组成。
3.老年人膀胱肿瘤:本病早期主要是以血尿、排尿异常为主要表现,故也需要与本病相鉴别。
(一)发病原因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主要原因是慢性尿道感染。而尿道感染又与女性尿道解剖特点及内分泌失调有关。
女性尿道短而直,尿道口宽且与阴道相近,易受感染。由于反复尿道感染,膀胱颈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黏膜充血肥厚,黏膜下细胞浸润,膀胱颈部的平滑肌及结缔组织增生,另外女性尿道旁腺有多个分支,3~30余条腺管围绕尿道周围并开口于尿道腔,近段的腺管很短,呈沟状或陷窝状,易受感染增生、囊性变,引起膀胱颈部梗阻。 内分泌失调是引起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二)发病机制
女性激素有增加阴道上皮细胞糖原的作用,糖原经阴道杆菌分解为乳酸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当女性激素活性降低或消失时,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发生阴道炎,从而继发尿道膀胱三角炎,导致膀胱颈梗阻。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排尿困难。早期出现排尿缓慢,尿流变细,射程短,逐渐发展为排尿费力,呈点滴状,常常有尿不尽感。后期出现残余尿逐渐增加甚至尿潴留。亦有遗尿、尿失禁、反复的尿路感染,最后引起肾积水或肾衰竭。常伴发有腰痛、腰骶部痛。脐部及下腹坠痛等。
中年以上的女性,特别是老年妇女,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应考虑膀胱颈梗阻的可能性。
1.尿道口检查 老年患者常有尿道内阜、尿道口狭窄、尿道黏膜脱垂、尿道肿瘤等疾患应给予排除。
2.阴道指诊 膀胱颈梗阻患者通过阴道指诊触摸膀胱颈部,可感到有不同程度的增厚感,表面光滑,质中等硬度。特别是尿道内置入导尿管时,膀胱颈部增厚感更为明显。
3.再根据辅助检查,一般可确诊。
残余尿测定:可用导尿法测定和超声波测定。导尿法测定最为准确。令患者自己排尿后在无菌操作下插入导尿管,放出全部尿液即为残余尿。正常人残余尿应在10ml以下。早期梗阻残余尿少于60ml,后期可达300ml以上。超声波测量残余尿的方法很多,因膀胱形态多变,用公式计算残余尿平均误差在15%左右。常用公式是:残余尿=上下径×左右径×0.5。残余尿量与梗阻程度呈正比。残余尿量的多少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1.X线检查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术,在电视观察下进行连续摄片,可观察到膀胱充盈状态及排尿过程中膀胱收缩功能情况。或呈关闭状态完全不能开放;或呈半关闭状态不能完全开放;或是颈部提早关闭膀胱不能排空。摄取前后位、斜位照片可见膀胱颈部后唇抬高。做膀胱空气碘化钠双重造影,可显示膀胱颈如男性前列腺增生之改变。并可了解有无膀胱颈反流及程度。静脉尿路造影,可了解肾功能及肾输尿管积水情况。
2.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颈梗阻的主要方法。通过插入膀胱镜可直接了解膀胱颈受阻情况,同时观察膀胱内病变,如膀胱内小梁、小柱及隐窝、假性憩窝、息肉;膀胱颈黏膜僵硬水肿,失去弹性;三角区充血水肿、后唇突出呈堤状。若令患者作排尿动作,可观察膀胱颈部运动减弱。同时膀胱镜检查可排除膀胱结石、肿瘤等原因引起的排尿困难。
3.尿动力学检查 尿流率检查是客观评价排尿状况最有用的指标。膀胱颈梗阻的患者,可见到膀胱内压力明显升高,尿流量减少及尿流曲线的改变。但是单独靠尿流率诊断梗阻是不够的。尿流率是由膀胱逼尿肌的力量和尿道阻力共同决定的。有统计指出,最大尿流率<10ml s="" 88="">15ml/s者,68%无梗阻。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梗阻与否,应测定排尿期逼尿肌压力,应用排尿期压力-尿流率测定的方法是较为准确的方法。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发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主要原因是慢性尿道感染。而尿道感染又与女性尿道解剖特点及内分泌失调以及饮水习惯密切相关。故如果发生了泌尿系统感染应尽早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在内科保守无效时尽快手术,以积极保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