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殖系结核是常见病,大多与泌尿系结核同时存在。据文献统计,这两个系统同时并发结核的百分率有50~80%,单一的男生殖系结核仅占10%。
男生殖系结核的诊断尚需注意与前列腺癌、淋菌性或非特异性附睾炎以及阴囊内血丝虫病相鉴别。一般无困难,可从病史、化验检查和穿刺活检等资料予以明确。50%以上早期曾有过盆器外的结核病,常见者为肺结核、胸膜炎,其次为结核性腹膜炎、结节性红斑及肾、骨结核等,故有上述疾病史后出现不孕不育表现先需要和本病相鉴别。
男生殖系结核的感染途径有二:①血行感染:男生殖系结核的发病与肾结核相同,均为身体其他器官结核病灶的继发性病变。结核杆菌由血液侵入男生殖系统。②尿路感染:在肾结核的基础上,结核杆菌由尿液侵入男生殖系统,因此也是肾结核的继发性病变。同时肾结核病变越严重,合并男生殖系结核的机会也越多。在一组143例肾结核病例中,粟粒性肾结核并发男生殖系结核为13%,干酪样肾结核中为58%,空洞型肾结核中为100%。目前认为男生殖系结核不论经血行感染或尿路感染往往由前列腺、精囊开始以后蔓延到输精管,再从输精管管腔或管壁淋巴管蔓延到附睾,在附睾尾部发生病变后再扩展到附睾的其他部分和睾丸。从血行感染的男生殖道结核可直接引起附睾结核,这种感染常在附睾头部开始。在临床上常 为尿路感染而血行感染较为少见。
男生殖系结核多在青壮年发生,国内统计资料年龄在20~40岁患病者占78%。男生殖系结核一般呈慢性病变过程,常是双侧性疾病,但病程中可先后出现。前列腺与精囊结核多无明显症状,常在引起附睾结核出现症状而进行直肠指检时才发现前列腺、精囊有结核浸润和结核硬节。前列腺实质的破坏可使精液数量减少,因此生育能力降低而至丧失,个别病例有血精的症状。
男生殖系结核的临床表现往往是附睾结核的病象,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轻微,附睾部逐渐肿大,偶有下坠或轻微隐痛,可不引起病人的注意,因此常在无意中发现。附睾病变从尾部向体部、头部蔓延而至整个附睾,病变发展时可与阴囊粘连并干酪样坏死形成冷性脓肿,最后溃破成窦道,经久不愈。少数附睾结核病例可有急性症状,是为继发性感染所致,病人有突然发热,阴囊部附睾处红肿疼痛形成脓肿溃破,急性症状逐渐消退后又转入慢性阶段。输精管结核的表现仅仅是纤维化后增粗、变硬,呈索状或串珠状,双侧输精管、附睾结核患者可引起不育症。
男生殖系结核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主要是根据上述的临床表现和阴囊部位体检和直肠指检。前列腺和精囊的肿大不规则,有结核结节,以及附睾部的结节和输精管的增粗串珠等体征均可确立诊断。附睾病变而与阴囊粘连并溃破形成慢性窦道者,则更能明确为结核病变。少数诊断不能明确者可作精液培养或涂片检查结核杆菌,以及前列腺液结核杆菌检查,虽阳性结果机会较少,但这一检查仍有参考价值。X线检查有时可见前列腺部有钙化现象。精囊造影虽可显示输精管、精囊病变,有输精管狭窄梗阻,精囊显影不规则、扩张、破坏等变化,但往往这些病例由于病变梗阻而使造影剂不能通过,显影不成功,因此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诊断男生殖系结核时,必须重视与泌尿系的关系。可能同时存在肾结核而未出现泌尿系症状,男生殖系结核是唯一的线索。因此都需要常规作尿结核杆菌的各种检查,必要时作泌尿系的系统性检查,得以明确。
为了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卫生教育,使青年人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烧或药物消毒。 2.要定时对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除此之外,还要按时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以使机体产生免疫、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3.发现有低热、盗汗、干咳蔌痰中带血丝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结核病以后,要立即用链霉素、雷米封、乙胺丁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增加营养,以增强体质。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彻底,结核病是完全可以冶愈的。 4、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和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来传播,所以为了避免传染,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避免面对他人;房内要经常换气,人群密集的地方更要注意;还要多锻炼,提高免疫力。
并发全身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如肺结核、腹膜结核、淋巴结结核、骨结核、肾结核等,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进一步完善胸片、B超、以及CT、MRI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定,以明确是否有出现上述部位的结核并发症。同时也需要和睾丸肿瘤等疾病相鉴别,通常根据B超等辅查可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