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白斑病为少见的膀胱内病变,好发年龄40岁左右,女性多见。该病表现为膀胱黏膜出现白色斑块,一般位于膀胱三角及颈部,偶尔可侵及整个膀胱黏膜。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不易与慢性膀胱炎鉴别。据认为,膀胱白斑是正常尿路上皮对毒性刺激的一种反应,为癌前疾病或预示着在膀胱其他区域存在恶性病变。因此,应重视对该病的诊断、监察和治疗。
1.膀胱肿瘤:常有血尿,尿脱落细胞、静脉尿路造影及CT有助于诊断。膀胱镜检查及活检是确诊依据。
2.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白斑病临床症状相似,病理有助于诊断。
3.间质性膀胱炎:为痛性膀胱炎,表现有日夜尿频,在膀胱充盈时有剧痛,排尿后减轻为其特征性症状。耻骨上、膀胱区有明显疼痛,触及饱满的膀胱,并有压痛,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组织检查可鉴别。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慢性膀胱炎、膀胱结石、长期留置导尿管、血吸虫病膀胱病人易发生膀胱白斑,可能为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鳞状上皮化生所致。
(二)发病机制
膀胱黏膜出现单个或者多发性散在白斑,大小不一,从直径0.2cm直至侵及整个膀胱壁,新病变软薄,呈蓝灰或者灰白色;旧病变较厚,呈乳白色。斑块外形不规则,边缘稍隆起,表面无血色。增生上皮的表面,常覆盖着厚层的角蛋白。移形细胞转变为鳞状细胞,减少了细胞间的滑动功能,因而妨碍膀胱的正常膨胀和收缩。黏膜下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肌肉增生。病灶周围水肿、充血。
女性多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频、尿急及尿淋漓不尽,并伴有排尿不适。病程中无或少见血尿、发热及腰痛。
因临床表现与慢性膀胱炎难以区别,对于有反复尿路刺激征,抗炎治疗无效的病人,需进行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活检为惟一确诊方法。
尿液检查:除有血尿者外,大多数患者尿常规检查及尿培养均为阴性。
1.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多正常。
2.膀胱镜检查 可见膀胱三角区、两侧壁有大小不规则、边境清楚、稍高于正常黏膜的突起,呈灰白色或微黄色,未见血管,可见角质碎片浮动。
3.病理检查 活检后病理证实为鳞状上皮化生,显著角化,棘皮层内陷,细胞不典型增生。
本病可合并腺性膀胱炎、滤泡性膀胱炎和大泡性水肿,也常伴有非特异性感染。
1.腺性膀胱炎: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残余胚胎的发展和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所致。临床症状复杂,有发展成膀胱腺癌的可能,亦可与腺癌并存,因此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学的重视。
2.滤泡性膀胱炎:常见于慢性尿路感染。膀胱镜能够观察到小的灰黄色隆起结节,常常会被炎性粘膜包围,但是有的时候在结节间也可能会看到正常粘膜。
3.大泡性水肿:属于膀胱内的一种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