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屈伸运动时,髌骨在股骨下端前方滑车内上下移动,由于髌骨的解剖结构,股四头肌和关节囊的作用,使之运动时维持稳定。髌骨关节面中央呈纵形脊状凸起,与股骨下端相应关节面吻合,阻止髌骨左右滑动。股四头肌收缩主要是股四头肌牵拉作用,防止髌骨向外脱位,肌肉收缩时关节囊的紧张也对髌骨起稳定作用,但由于外伤及膝关节先天或后天的病理因素可造成复发性髌骨脱位。
复发性髌骨脱位:主要是外伤引起的髌骨脱位应该跟习惯性髌骨脱位鉴别
复发性髌骨脱位常由急性脱位后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共同导致。这些因素包括:髌骨内侧支持带松弛或无力;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膝外翻畸形;膝反屈畸形;股骨颈前倾增大或股骨内旋;胫骨外旋;髌腱在胫骨结节部向外嵌入;以及翼状髌骨或高位-骑跨式髌骨。附加因素包括股内侧肌萎缩,以及全关节松弛等。
习惯性髌骨脱位:膝关节不明显的外伤,或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即可引起脱位。多数患者经常脱位,在屈膝时髋骨脱于股骨外髁外侧,伸膝时自然复位。股四头肌萎缩,伸膝无力,易摔跤。但无明显的疼痛。
(一)发病原因
髌骨急性脱位后髌骨内侧支持带松弛无力;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膝外翻畸形及膝反屈畸形等。
(二)发病机制
髌骨复发性脱位常由急性脱位后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共同导致。这些因素包括:髌骨内侧支持带松弛或无力;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膝外翻畸形;膝反屈畸形;股骨颈前倾增大或股骨内旋;胫骨外旋;髌腱在胫骨结节部向外嵌入;以及翼状髌骨或高位-骑跨式髌骨。附加因素包括股内侧肌萎缩,以及全关节松弛等。
1.膝部症状 在临床上患者常有膝关节不稳定症状,偶尔膝关节可出现摇摆步态。
2.体检阳性所见 临床体检可有下述现象:髌后内侧疼痛、髌骨有摩擦音及膝关节肿胀。
3.运动时诱发脱位 病人在运动时很容易发现髌骨有半脱位现象发生,并在膝关节部能触及积液感及摩擦感,还可发现膝关节内其他损伤的症状。
4.股四头肌角(Q角)的测量 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图1)。
理论上是股四头肌的轴线和髌骨中心到髌腱中线的交角。临床上测量这个角度是从髂前上棘到胫骨结节的连线与髌骨-髌腱正中线的交角。
在正常情况下,男性Q角标准值为8°~10°,女性15°±5°。Insall等认为超过20°属于不正常。胫骨结节内移可使Q角减小,因此可利用移位胫骨结节来调整Q角的大小。
1.外伤史 患者均有外伤史,此后可因一般外伤而使髌骨多次脱位。
2.易复位 髌骨脱位后多容易还纳,且可发现在髌骨内外侧常有压痛。
3.Q角>20° 于X线片上显示髌骨Q角多大于20°。
双膝关节的正、侧位片和30°位髌骨轴位X线片,有利于显露髌骨和股骨滑车之间的半脱位倾向。在正常情况下,男性Q角标准值为8°~10°,女性15°±5°。Insall等认为超过20°属于不正常。胫骨结节内移可使Q角减小,因此可利用移位胫骨结节来调整Q角的大小,Q角>20° 于X线片上显示髌骨Q角多大于20°。
复发性髌骨脱位,晚期可并发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疼痛于活动时发生,休息后消失或好转。急性发作时,疼痛加剧,同时可有关节肿胀、关节僵硬、关节内磨擦音等。有的病人关节处于一定位置过久,或晨起下地,便感到关节疼痛,即所谓休息痛。此类病人逐渐活动关节一定时间后,疼痛消失,关节可感到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