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由Morehead和Keen于1864年首先报告。通常发病与上肢创伤有关。但也有上肢并无创伤史者,这些病人可伴有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脑损伤、精神性疾患等。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为公认的机制是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到运动中枢前方的血管运动中枢,血管运动神经麻痹,引发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痉挛反应,末梢血流增加,产生局部组织营养障碍。从而出现水肿、疼痛,疼痛刺激又进一步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脊髓,引发脊髓中间神经的异常兴奋性刺激,造成血管运动性异常的恶性循环。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出现患者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其早期常表现为患手出现肿胀,产生明显的运动受限,手指变粗,皮纹消失,皮肤呈粉红色或紫红色,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手被动旋后,腕背伸受限,手指间关节处于伸展位屈曲时受限,被动活动时可引起疼痛。
按照病情演变分为三期:
I 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 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
III 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但不典型的形式也可只表现为其中的某一期或受累的肢体远端或近端的某一部分。
本病主要是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不同时期体格检查的表现不同: 早期:以肩、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被动运动时尤为明显,可有活动受限,皮肤肿胀。常感到腕部旋后、背屈困难。 中期:本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消失,皮肤肌肉逐渐萎缩,关节活动受限明显。 晚期:又称后遗症期,此期皮肤肌肉萎缩更加明显,关节活动完全受限,甚至挛缩畸形,丧失功能。
肩手综合征的预防相当重要。一旦发生,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会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点:
(1)良肢位的摆放:要求在任何体位时都应避免腕关节的屈曲,保证腕关节尽可能处于背伸位。例如:在仰卧位时患侧上肢适当外展外旋,避免上肢受压,患侧在下卧位时,使患侧上肢前伸,掌心向上腕关节轻度背伸,健侧卧位时,胸前放一个软枕,患侧上肢放在上面,注意垫起手腕部,保持腕关节的背伸。坐位时无论是坐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都始终保持患侧上肢置于前面的桌子上,可以在臂下放置一个软枕,防止腕关节屈曲,绝不能让患侧上肢悬垂于轮椅外o
(2)避免过度牵拉:被动活动关节应因人而异,患手过度被动活动可能导致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
(3)肩吊带的应用:早期应适当应用肩吊带,以防止肩关节脱位,并应防止肩关节的过度牵拉。
(4)运动疗法:患手做主动和被动运动,治疗师对关节做被动活动,或者患者自己利用健手握住患手做患侧上肢的上牵运动及手指腕关节的屈曲背伸运动可防止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有利于患肢的血液回流o
(5)其他辅助疗法。
如对本病不进行干预,晚期则会并发手部的畸形,且具有典型性,虽无水肿和疼痛,但关节的活动将永久丧失。腕关节、掌指间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前臂旋后受限,手掌变平,大小鱼际肌萎缩,因此肩手综合征的预防相当重要,一旦发生不但给患者带来疼痛,而且会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