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战时或平时,血管外伤均较常见,其中以四肢血管损伤最为多见,其次为颈部、骨盆、胸部和腹部的血管损伤。近来随着血管腔内疗法的开展和普及,医源性血管损伤也日益增加。在血管损伤中,动脉损伤多于静脉,伴行动静脉的合并损伤及单独的静脉损伤也均有发生。手部血供极为丰富。主要来源是桡动脉和尺动脉;尚有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此外,有3.7%个体有正中动脉参加。这些血管以动脉网或动脉弓的形式,构成交通舒畅的渠道,保证手在捏、持、抓、握多种功能位上,血液供应的适应能力很强。由于上述血管彼此间的吻合丰富,代偿能力良好,故临床报道的尺动脉及桡动脉完全断裂的伤者中,手的存活率仍能达到1/3左右。
手部血液循环十分丰富。一般情况下,单纯尺动脉或桡动脉断裂,不会影响手部的血液循环。但由于尺、桡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可能存在变异,有时尺动脉或桡动脉损伤可能会危及部分手指的血供,仍应引起重视,并应予以仔细检查。有时尺动脉和桡动脉同时完全断裂,只要腕部背侧软组织完整,如骨间背侧动脉及其侧支循环能够代偿,也不会影响手部的血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修复损伤的桡、尺动脉,一般不会引起缺血性坏死。尽管如此,手部主要动脉的损伤,虽然可能不会引起手的缺血性坏死,但毕竟会导致手部血供不足,对手部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
依据外伤史,受伤部位及临床出血情况的判断,诊断不难。
手部血管损伤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平时工作时应注意力集中防止手部血管被机器划伤、刺伤,对于手部血管出血,必须确定失血量的情况,如失血超过全身血量30%,并在继续出血,需立即输液,并补充失血量。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严重的手部血管损伤,可并发全部缺血性坏死。
缺血性坏死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由于血液供应受阻而导致的骨细胞死亡。缺血性坏死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受损。股骨头(髋部)是最常见的受损部位;其次为股骨膝关节端和肱骨头(肩部)。较少累及踝骨,腕舟骨和足舟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造成股骨头骨坏死,从而出现髋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群体,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