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骨折(smith fracture)好发部位与柯莱斯骨折一样,但所致畸形与柯莱斯骨折相反,其远端向掌侧移位。亦可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故也称之为反柯莱斯骨折。Emett&Breck(1958)统计腕部骨折471例,柯莱斯骨折占448例,史密斯骨折占23例,为19.5∶1。
一.Smith骨折的诊断标准 1.有外伤史。 2.腕部肿胀、疼痛并出现腕部畸形,与Colles骨折的典型畸形相反。 3.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Smith骨折的鉴别诊断 1.柯力氏骨折 指发生于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质,且向背侧移位者。 2.Barton骨折 指桡骨远端背侧、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者。骨折线通过关节面,X线检查可鉴别。
病因:
多为直接暴力打击所致。暴力直接作用于肢体上而发生骨折,骨折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包括并发神经血管的损伤,如火器伤所致的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症状与柯莱斯骨折相似。腕部畸形与柯莱斯骨折相反,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腕呈屈曲状。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骨折近端向背侧突出。拍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诊断(图1)。
分型:在临床上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两型(图2)。
1.关节外型 指骨折线不波及关节面者,最为多见。骨折线大多呈横形,少数为斜形。后者复位后维持对位较困难,多需附加手指牵引。
2.关节受累型 凡骨折线波及关节者均属此型,由于史密斯骨折在临床上少见,故无必要将此类患者再作更进一步的分型。
外伤史,局部肿胀,疼痛、畸形,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腕呈屈曲状,桡骨远端向背侧突出,正侧位腕关节X线片,可明确诊断。
1.肿胀 外伤后局部出现肿胀,72小时后达到高峰,之后肿胀逐渐消退。出现肿胀后应抬高患肢,最好高于心脏平面,适当给予冰敷,促进肿胀消退。
2.石膏压迫 简单骨折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由于肢体肿胀逐渐加重,会出现石膏压迫,导致肢体末端如手指、脚趾等部位出现明显肿胀、淤青、麻木等情况,应及时到医疗机构松开减压,避免肢体压迫坏死。
3. 关节僵硬 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腔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这是骨折和关节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及时拆除固定和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和治疗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
4. 肌肉萎缩 肢体一旦固定或缺乏运动就会发生肌肉萎缩,通过肌肉的主动搜索可以减轻肌肉萎缩的程度,具体方法为:如果关节可以活动,可以做肌肉的等长收缩(即肌肉用力但肢体不会产生动作)及等张收缩(肌肉用力且产生动作),如果关节被固定住,则可以进行等长收缩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