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炎(papillitis)和乳晕炎(areolitis)是由金黄葡萄球等感染引致的乳头及乳晕皮肤和腺体的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妇女的哺乳期,处理不当,可发展成乳房炎,中医称本病为“乳头风”。
由乳头湿疹引起的乳头或乳晕炎,应与Paget病象鉴别。在没有发展成为乳晕下蜂窝组织炎之前,两者有相似的地方,但乳晕湿疹周界不甚清楚,皮肤不增厚,有显著的奇痒。而Paget病的周界皮肤与正常乳房皮肤的分界十分清楚,且病变皮肤明显增厚、色紫暗、较坚硬,病灶区无明显奇痒及疼痛。这是Paget病局部病变的特征。本病很少并发乳晕下蜂窝组织炎和脓肿,病人多为非哺乳期妇女,晚期多有乳头内陷。最后诊断尚需病理检查确定。
(一)发病原因
金黄葡萄球菌是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哺乳期细菌侵入乳头和乳晕与下列因素有关。
1.乳头表皮皲裂 哺乳期因乳汁过多,流溢皮肤,长期侵蚀引起的乳头糜烂或湿疹,造成乳头皮肤的损伤。
2.乳头内陷或过小 哺乳时造成婴儿猛烈吸吮,咬破乳头等使皮肤破损。
3.乳晕腺开口堵塞,局部皮肤破损 乳晕局部有汗腺、副乳腺和特殊的皮脂腺。乳晕部的皮脂腺又称乳晕腺,或Montgomery腺。每侧有10~15个,呈环体排列在乳头附近,位置较浅在,在乳晕处形成小结节样突起,单独开口于乳晕上。当乳晕处皮肤损伤,细菌进入腺体内,即为乳晕炎。在妊娠期间,乳晕腺体显著增大,导管扩张,皮脂分泌明显增加,这时乳晕导管容易发生堵塞,又因该处皮肤较薄,易损伤和引起继发感染,
4.婴儿口腔感染 哺乳时口腔细菌污染乳头和乳晕局部皮肤,成为本病的原因之一。
(二)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乳头和乳晕破损的皮肤,在乳管及乳晕腺周围组织中迅速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而形成脓肿的中心,表现为局部充血、渗出、硬结。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对受损的组织细胞和病菌体加以破坏,使其逐渐坏死和溶解,在真皮下形成脓肿。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有凝固酶,故形成脓栓,向外突起。临床可见在红肿硬结的中央有多个黄白色脓头。炎症多限于局部,一般没有全身反应。
皲裂时乳头表面有小裂口和溃疡,上皮浸软后也可表现为糜烂状。本病初期,小儿哺乳时乳头部有刀割样痛,继之出血或流黄水及表面结痂;如再吸吮,痂脱复结,裂口逐渐扩大。当病情发展,在乳晕下形成急性或亚急性蜂窝组织炎或乳晕局部的脓肿,破溃后溢出油脂豆渣样物(图1)。
根据乳头、乳晕局部的临床表现,一般可明确诊断。
乳腺常规检查:局部红肿热痛;从坐位开始。任何乳头内翻、皮肤凹陷、结构形状异样都是乳房深处癌的线索。如果病人双手在头上拍掌来收缩胸肌就会出现上述迹象。妇女处于坐位时,便于检查锁骨上、下和腋下淋巴结,最后还需坐着进行触诊,要用并拢的手指触摸乳头下的区域。
取仰卧位作更广泛区域的触诊,同侧乳房下垫一枕头,同侧的手举过头部,使乳房均匀地摊在胸壁上使手指易触到深部的乳腺癌,应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进行触诊。触诊的方式应取转圆圈的方式,从乳头向外横向转动,检查伸到腋下的乳腺尤其重要。
乳房检查首先应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
血常规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由于乳头,乳颈及乳晕处皮肤褶皱不平,在乳晕范围内又有丰富的乳晕腺、汗腺、皮脂腺和毛发等结构,因而大多数哺乳妇女的乳头及乳晕部位带有细菌,且40的婴儿口腔内有致病菌,乳儿过猛吸吮可导致乳头及乳晕处的皮肤破损,引起乳头炎和乳晕炎。
乳晕脓肿不能及时排出脓液,则继续发展,可引致乳房脓肿。此时病人除有局部红、肿、热、痛的急性感染体征外,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烧、全身不适等。
当感染原经乳头侵入乳房组织,使乳腺管发生感染,形成一个化脓的组织感染区,就是乳房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