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壁内憩室(esophageal intramural diverticulum)系少见良性病变。临床以食管壁多发的呈弥散性分布的、1~3mm的外突性小囊为特征。首次于1960年由Mendel描述,之后文献续有报道,多见于50~60的男性,亦可累及儿童及青年。
食管壁内憩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咽食管憩室的诊断及诊断标准:临床物理检查阳性体征不多,部分患者在吞咽几口空气后,反复压迫环咽肌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可听到响声。
诊断的主要手段是X线检查,平片上偶见液平面,服钡可见食管后方的憩室,若憩室巨大明显压迫食管,可见到钡剂进入憩室后,再有一条钡剂影自憩室开口流向下方食管。造影时反复变动体位,有利于憩室的充盈和排空,便于发现小憩室及观察憩室内粘膜是否光滑,除外早期恶变。
内窥镜检查有一定危险性,不作为常规检查,只在怀疑恶变或合并其他畸形,如食管蹼或食管狭窄时进行。内窥镜检查前,嘱患者吞下一根黑丝线作为内窥镜的导引线,可增加检查的安全性,检查时镜端见不到丝线或见到成团丝线均说明镜端已进入憩室。
膈上憩室的诊断及诊断标准:膈上憩室常由胸部X线检查确诊。胸部平片有时可看到含液平面的憩室腔,服钡造影在膈上几厘米处见到憩室,常突向右侧,亦可突向左侧或前方。膈下腹段食管出现憩室的情况极为罕见。憩室可以同时合并裂孔疝,造影时需多方位观察,以免漏诊或误诊。
内窥镜检查有一定危险,只在怀疑恶变和有合并畸形时进行。
食管中段憩室也同样依靠X线确诊,服钡造影时要采用卧位或头低脚高位,并左右转动体位,才能清晰地显示憩室的轮廓,因为食管中段憩室的开口都比较大,造影剂很容易从憩室内流出,不易在内存留。
内窥镜检查对浅小的食管中段憩室帮助不大,只在怀疑憩室恶变时进行。
假性食管憩室的诊断及诊断标准:X线检查时不能发现假性憩室,服钡造影可发现食管腔内有多发的长颈烧瓶状或小纽扣状小囊袋,1~5mm大小不等,呈散在性或局限性分布,食管明显狭窄处,假性憩室亦较多,故认为食管狭窄与假性憩室周围炎症有关。
内窥镜检查食管呈慢性炎症改变,仅在极少数患者中见到假性憩开口,活检亦不易确诊。
(一)发病原因
假性食管憩室很少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食管炎症后,黏膜腺体被破
坏膨胀形成。
(二)发病机制
假性憩室可累及食管全长,但更常见于食管上段,与食管黏膜下腺体分布情况一致。病理改变是食管黏膜下腺体囊状扩张,周围有慢性炎症,并可有小脓肿形成。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并不累及食管肌层。腺体管的炎性改变及鳞状上皮化生可以使管腔狭窄或完全阻塞,导致近端扩张形成假性憩室。
食管壁内憩室病人的食管内常有亚临床的念珠菌感染,可能是继发的,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病人。
食管假性憩室多见于老年,男性多于女性。常有程度不一的吞咽困难,症状呈间歇性发作或缓慢进展。偶有恶心、呕吐和疼痛。常合并食管痉挛和轻度狭窄。憩室可发生于狭窄的上方、下方或中间。食管壁内憩室病人的食管内常有亚临床的念珠菌感染可能是继发的,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病人。
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表层组织仅见轻度炎症改变。
1.X线检查:有时不能发现假性憩室,服钡造影可发现食管腔内有多发的长颈烧瓶状或小纽扣状小囊袋,1~5mm大小不等,呈散在性或局限性分布,食管明显狭窄处,假性憩室亦较多。
2.内镜检查:食管呈慢性炎症改变,极少数患者中见到假性憩室的开口。
3.CT扫描:难以显示,结合X线检查见局部食管壁增厚,内腔凹凸不平,食管腔可狭窄。
本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故有上述的可疑症状时,应及时进行检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食管壁内憩室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由于食物的积存,憩室会继续增大、并逐渐下坠,不利于憩室内积存物的排出,致使憩室的开口正对咽下方,咽下的食物均先进入憩室而发生返流,此时出现吞咽困难,并呈进行性加重,部分患者还有口臭、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有的因进食困难而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在未采取治疗的情况下,如果憩室逐渐增大,积存的食物和分泌物开始增多,有时会自动返流到口腔内,偶尔造成误吸。误吸的结果将会导致肺炎、肺不张或肺脓肿等合并症。出血、穿孔折合并症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