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动脉远端的动脉瘤常常累及第1段腋动脉,称为锁骨下-腋动脉瘤(subclavian-axillary aneurysm),最常见的原因是颈肋和纤维索带所致的胸廓出口综合征,多见于青年女性,以右侧者多见。
本病在锁骨上需发现搏动性肿块,在除外纵隔肿瘤,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扭曲扩张后,可考虑本病X线可明确骨质异常、B超和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常有重要价值;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瘤须与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扭曲扩张相鉴别,此外胸片显示的上纵隔肿块也应与其他肿瘤鉴别。
(一)发病原因
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瘤的形成绝大多数与颈肋有关(图1),其他的原因包括异常第1肋、锁骨的骨不联合和其他引起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解剖异常。据统计,颈肋的发生率在人群中约为0.6%,绝大多数不引起临床症状,女性多见动脉瘤形成,且多见于右侧;同时50%~80%的颈肋者是双侧性的,由此引起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瘤也往往是双侧性的。
(二)发病机制
颈肋在解剖上通过纤维束带、骨性联结、活动关节等方式与第1肋融合,在锁骨下动脉经过第1肋时造成外在压迫和成角,狭窄后扩张导致动脉瘤样改变,累及锁骨下动脉远端和近端腋动脉;动脉瘤腔内附壁血栓可造成远端肢体动脉栓塞,在某些病例动脉瘤腔内可因血栓形成而完全闭塞,并逆向延伸导致椎动脉栓塞和右侧颈动脉栓塞,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些病人以胸廓出口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如压迫神经可出现上肢疼痛、麻木、无力,压迫锁骨下静脉时可出现上肢肿胀;有些病人表现有上肢的急慢性缺血症状,苍白、发凉、疼痛,或表现有雷诺(Raynaud)现象,严重者可出现静息痛、坏疽或溃疡。
体检可扪及锁骨上窝的异常颈肋,锁骨下动脉的震颤;听诊可闻及响亮而粗糙的杂音,如果有远端动脉栓塞,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搏动可减弱或消失。
本病在锁骨上需发现搏动性肿块,在除外纵隔肿瘤,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扭曲扩张后,可考虑本病。X线可明确骨质异常、B超和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常有重要价值。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X线检查
(1)胸部平片:可明确骨质异常。
(2)动脉造影:应包括主动脉弓和上肢动脉,可以明确瘤体的存在和范围大小、远端动脉栓塞的部位和输出道血管的条件,这是术前制定手术方案的主要依据。但造影对附壁血栓不能很好判断。
2.多普勒检查 可作为常规检查发现锁骨下动脉狭窄及狭窄后扩张。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锁骨下动脉-腋动脉可发生致命性破裂出血;瘤内血栓脱落引起上肢和脑部急慢性缺血以及臂丛受压,常威胁病人生命和肢体。
应依据动脉瘤的大小、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是否出现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而定。
1.手术解除动脉所受压迫,必须全部切除引起压迫的颈肋和第1肋连接处的异常骨质、软骨和纤维束带,同时切断前斜角肌与第1肋的附着,但颈肋不需要完全切除。在无颈肋的病人,切除第1肋就可以扩大胸廓出口。
2.对于瘤体较大(超过正常管径2倍)、瘤体伴有附壁血栓、有血栓栓塞表现等,应重建血管。在极少部分病例可通过瘤体切除后直接端端吻合,大部分在切除瘤体后需间置一段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覆膜支架的应用提供了了新的治疗方法。
3.对血栓栓塞者,可能需同时应用Fogany导管取栓以恢复远端血供,必要时可暴露肘部或腕部动脉以期彻底清除血栓。但在部分慢性多次栓塞病例,需要行旁路术以恢复远端肢体血供,一般采用自体静脉作为移植物。
4.辅助性颈背交感神经切除术仅在以血管痉挛为主要原因、远端血供不能完全恢复的病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