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临床罕见,恶性程度极高,仅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2%。一般多见于未育的绝经后妇女,约10%为双侧,右侧多见。
(一)发病原因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原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及卵巢间质或发生于卵巢异位的子宫内膜。有学者报道卵巢癌肉瘤可能与放射治疗有关,其确切病因尚需探讨。1988年WHO将卵巢癌肉瘤划分为卵巢内膜样腺癌的一个亚型,属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最近Moritani等报道一例卵巢内膜样腺癌患者复发后转为卵巢癌肉瘤,提示卵巢癌肉瘤在组织发生上来源于内膜样腺癌的可能。
(二)发病机制
1.大体特征 肿瘤多为实性或囊性,表面不规则、灰白色,有出血区。切面有时呈实性黄白色区,可见广泛的出血及坏死。大多有盆、腹腔广泛浸润,并有血性腹水。
2.镜下特征 与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类似,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也由恶性上皮成分(腺癌)及肉瘤成分组成,主要为分化较差的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腺癌,少数可有黏液性腺癌或透明细胞癌成分。同源性肉瘤成分类似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纤维肉瘤或平滑肌肉瘤。异源性肉瘤可含有异源成分,如未成熟的软骨组织等,一般称为软骨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癌肉瘤的组织表型成分复杂,对肿瘤内部组织的遗传学异质性分析发现其同型等位基因缺失现象,且等位基因缺失的不同模式也与肿癌克隆起源过程中的遗传学变化相一致,免疫组化学、细胞培养、分子遗传学研究等证明癌肉瘤为单克隆起源。Sonoda等用显微切割技术和分子遗传分析发现,卵巢癌肉瘤的癌性成分和肉瘤成分的野生型BRCA2等位基因和TP53基因有相同的突变情况,也证实癌和肉瘤成分为单克隆起源。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术前诊断困难,主要靠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有研究报道,MRI和肿瘤标记物CA125、LDH、β-HCG等在卵巢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与病情呈现一致性变化,但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诊断的参考价值有限。
一、组织病理学检查。
1、大体特征
多为实性或囊性,表面不规则、灰白色,有出血区。
切面:
(1)多有盆、腹腔广泛浸润,并有血性腹水。
(2)可呈实性黄白色区,可有广泛的出血及坏死。
2、镜下特征
(1)组成:由恶性上皮成分(腺癌)及肉瘤成分。
主要:分化较差的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腺癌
其他:可有黏液性腺癌或透明细胞癌。
(2)异源性肉瘤成分:可含有未成熟的软骨组织等异源成分。
(3)同源性肉瘤成分:与纤维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或平滑肌肉瘤类似。
二、遗传学异质性分析
同型等位基因缺失现象。
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学、分子遗传学研究等证明为单克隆起源。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
四、腹腔镜检查。
流行病学:发病年龄60~67.5岁,少数见于年轻妇女。
预后: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总体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