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性小汗腺癌(mucinous eccrine carcinoma)此为小汗腺癌的少见型。重要病理改变:
(1)间质有明显的粘液灶,彼此相互融合或由硬化的胶原隔开;
(2)粘液中悬浮着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细胞索或细胞巢。
小汗腺癌(carcinoma of eccrine gland) 系发生于小汗腺处,常为实质性的、具有浸润性的恶性肿瘤。依其组织病理特点分为四型:
(1)汗管样小汗腺癌(syringoid eccrinecarcinoma):瘤细胞累及整个真皮甚至皮下组织,有开口于皮面的扩大导管腔隙,与棘层肥厚或疣状增生的表皮相连。内有彼此相连的导管腺样囊状结构,并可见角质囊肿。瘤细胞大小不一,核深染。分裂象易见。间质内血管丰富或纤维化甚至呈软骨样。电镜示腺囊腔的内衬上皮可有已角化或导管细胞,另见分泌细胞。
(2)透明细胞小汗腺癌(clear cell eccrine gland carcinoma):又称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malignant clearcell hidroadenoma)、透明细胞汗腺癌(clear cell hidroadenocarcinoma)、恶性透明细胞末端汗管瘤(malignant terminal clear cell hidroadenoma),由良性透明汗腺细胞癌变而来。组织病理示:其肿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楚。瘤内见实质性、腺样和导管囊性区域和瘤透明细胞和不典型细胞。
(3)黏液性小汗腺癌(mucinous eccrinecarcinoma):瘤实质为小基底样细胞组成的小巢或腺样结构。导管和微小囊状结构除大小和形状不一外,似小汗腺。细胞明显不典型,彼此融合或由硬化胶原隔开。胞核深染,偶见核分裂象。间质有明显黏液坑是其特点。
(4)小汗腺腺癌(eccrine adenocarcinoma):系典型小汗腺癌,生长快,高度转移。组织病理示同一瘤内除见实质性、导管、基底样细胞和鳞状细胞样团块外,主要为腺囊性结构、瘤细胞特别是透明细胞内有小汗腺型酶和糖原。因此,PAS染色有助于区别富有细胞性小汗腺癌与转移性腺癌。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组织病理:肿瘤由小的基底样细胞组成的小巢或腺样结构。其特点为间质有明显黏液灶,彼此相互融合或由硬化的胶原纤维隔开。瘤细胞不典型,胞核深染,偶见核丝分裂象。组织化学检查瘤细胞含一种涎黏蛋白(一种非硫酸黏蛋白)。
本病属恶性疾病,病情常发展为不可逆转性,预防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本病预防的目的是延缓病情发展,延长病人生存期,主要措施为积极抗感染治疗,加强支持对症治疗,因此,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避免药物滥用,在有害环境中作业时注意个人防护等。
一、感染
二、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