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于此病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因人而异,如若是产妇本人素体欠佳可能在没有受凉的情况下就有身体冒风的感觉,或感到头经不起风吹,或有脚跟痛等症,这样的情况应以补虚为主,中医讲血虚生风,肾虚则腰脚痛,此为虚症;如果是不慎受凉,这时虚中有实,应该在驱寒的同时注意产妇的身体情况适当补充气血,切不可发汗,而应该注意固表,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1)妇女在月子里筋骨腠理之门大开,气血虚弱,内外空虚,不慎风寒湿邪侵入,它在临床症状是,浑身怕冷、怕风、出虚汗,活动关节疼痛,遇冷、遇风、疼痛症状加重,好着衣,严重的病人夏热天穿棉衣,中医理论为“寒邪入骨”它难治的一个原因是:妇女在月子里100天一个自然恢复期,筋骨与腠理一个合闭,可以把风湿寒邪包入体内,不得排出,病邪长期滞留于体内,损坏腠理与筋骨组织,导致严重的筋骨病。
(2)情绪忧郁,容易引起肝气郁结,导致气血不畅,气血受滞容易失去营养,不慎风邪可以侵入,它的临床反应症状是:怕冷、怕风、活动关节疼痛之外还伴有麻木、抽搐、胀痛等因素。
(3)妇女在月子里禁动房事生活,过多房事伤阴、伤精,阴精两亏导致筋骨空虚,风邪可乘虚侵入。它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除浑身怕冷、怕风,关节疼痛之外,主要是浑身沉重,无力,腰酸、困、疼、不耐疲劳,部分病人伴有风湿与类风湿症状。
(4)好急躁之人,易生志火,多思多想之人暗耗阴血,前者志火可伤阴动内风,后者阴血暗耗生内热而至血燥,中医理论为“血虚生风”也就是血不养筋骨导致的一种风,也就是类风症,具体临床症状是浑身各大小关节疼痛,头痛或者是局部性疼,有的病人伴有怕冷、怕风现象天阴下雨浑身不适感、浮肿,严重者可导致浑身水肿,长期治疗不当,可以导致严重的风湿病和类风湿病晚期。
(5) 有些妇女在坐月子一百天内没有注意保暖而造成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或发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后风,这种情况可以在气血和身体完全恢复后进行物理和药物治疗,但在百天之内切忌使用任何物理治疗,尤其是针灸或拔罐,会使身体营卫失调并大耗气血,而导致真正意义上的产后风,开始全身怕冷怕风,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到正规中医院就诊,以便避免误诊。中国的传统思想仍然认为月子病很难治,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治疗的方法正确,这种病就是一种很容易治愈的普通受凉,可以在短期内得到痊愈。
中医指孕妇产后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产后,构成骨盆的关节及身体的所有部分处于松散状态。因为各种身体变化及分娩引起的体力损失、出血等症状,产妇需要6周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身体状态,这段时间被称为产褥期。如果这期间调理不当,平生都要承受产后风的折磨。
分娩后,产妇的子宫颈、阴道和外阴都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子宫腔内胎盘附着处不可避免地要留下一个较大的创面,这都给致病菌的进入提供了途径。另外,由于某些异常的妊娠和分娩情况,如贫血、早破膜、产后出血等,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给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就很容易引起产褥感染:妊娠末期患有阴道炎、临产前不久洗过盆浴或有性交史,助产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阴道检查次数过多,产妇所用物品特别是会阴垫不清洁,同患有呼吸道炎症的人接触过近等。因此,产褥感染主要与病菌侵入的种类、数量、毒力的大小及产妇身体的抵抗力有关,而与通风无直接关系,相反,适宜的通风环境会有利于产妇的休养和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
这个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定夺检查事项为好。
中医对于此病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因人而异,如若是产妇本人素体欠佳可能在没有受凉的情况下就有身体冒风的感觉,或感到头经不起风吹,或有脚跟痛等症,这样的情况应以补虚为主,中医讲血虚生风,肾虚则腰脚痛,此为虚症;如果是不慎受凉,这时虚中有实,应该在驱寒的同时注意产妇的身体情况适当补充气血而应该注意固表,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高龄分娩、难产、剖腹产、多次流产的产妇更易患产后风。一般在产后8周后出现症状,如果放任不管,就有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因此一定要注意。
( 1 )出汗后注意着凉;
( 2 )运动后注意着凉;
( 3 )不能过度疲劳;
( 4 )不能用凉水洗澡;
( 5 )多休息,自然运动为好;
( 6 )不能食辛辣生冷食物;
( 7 )保持心平气和,情绪稳定,不易生气,不易着急;
( 8 )心情开朗,少思少想
一般产后风治疗不当,晚期大部分转为严重的风湿病、类风湿病症,风湿为风邪由表入里、渗透骨表、致使血液循环受阻导致骨及肌肉营养不良,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及活动关节部位干枯坏死,内循环不通畅导致风湿代谢物存积关节腔或则是腠理之间不得排出,浑身虚肿或则是水肿、活动关节腔积液、代谢紊乱、部分病人发展为类风湿,长期风湿侵入人体,占位机体,影响血脉流通,导致体内器官血脉失去营养、变形,有些机体肌肉组织萎缩,重者直接侵入到五脏六腑,引起脏腑疾病,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运行无力,四肢供营不足,筋骨干燥,形成严重的类风湿。而致产后风难治的一个主要原因,如风入肾脏可导致肾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