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乳头状瘤为上皮来源的肿瘤。病变多发生在大阴唇,也可见于阴阜、阴蒂和肛门周围。外阴乳头状瘤分为两类,即乳头状瘤与疣状乳头状瘤。此外还有一种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纤维乳头状瘤,可视为外阴乳头状瘤的一种亚型。外阴纤维乳头状瘤介于外阴乳头状瘤与软纤维瘤之间,即构成肿瘤上皮和纤维组织都占中等量,常常纤维结缔组织多于上皮,因而质地软而韧。有时临床上所见的大多数不是真正的乳头状瘤,只是有乳头形成而已。真性乳头状瘤系良性上皮性肿瘤。
外阴乳头状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典型的乳头状瘤与尖锐湿疣在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别,尚应与外阴扁平湿疣,早期外阴癌进行鉴别。
1.外阴尖锐湿疣 多发生于外阴和肛周,呈多灶性乳头状增生,有感染史,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发展迅速,镜下见上皮棘细胞层肥厚,可见挖空细胞。
2.外阴扁平湿疣 呈丘疹或结节状,多发生于阴唇和会阴,容易破溃,分泌物可找到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3.外阴癌 呈乳头状或菜花状增生,有疼痛,瘙痒症状,易形成溃疡,生长迅速,病理检查可确诊,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
4.外阴软纤维瘤 呈息肉状,镜下见有明显的纤维血管间质的成分。
外阴乳头状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外阴乳头状瘤是由局部炎性刺激外阴皮肤或黏膜,表面向外生长形成的乳头状突起的肿块,是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病变。
(二)发病机制
1.典型的乳头状瘤 肉眼所见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部突起,以上皮增生为主,肿瘤表面有无数的乳头状突起,乳头小而多,质略硬,镜下可见复层鳞状上皮有明显的棘层细胞增生肥厚,上皮向表面突出而形成多数的乳头状形态,上皮脚变粗向真皮纤维结缔组织内伸展,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无明显的变异性,但偶尔可见少数核分裂象,肿瘤恶变率低,为2.5%~3%。
2.疣状乳头状瘤 乳头细而密,如菜花或疣状,质地硬,镜下可见上皮棘层细胞增生肥厚,基底膜较平坦,无明显上皮脚向下伸展。
3.纤维上皮乳头状瘤 纤维上皮乳头状瘤系由肿瘤上皮与纤维组织构成,属于乳头状瘤者其上皮成分多于纤维组织,肿瘤表面有较宽而粗的突起或皱襞,镜下可见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细胞有中度增生,细胞无异型性,上皮脚多而宽大,肿瘤一般不发生恶变。
外阴乳头状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外阴乳头状瘤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发病年龄大多在40~70岁,病变生长缓慢,可无症状,但也可有外阴瘙痒及局部炎症病史,病变多见于大阴唇,阴阜,阴蒂或肛门周围等部位,可单发或多发,病变一般不大,偶有大至4~5cm,肿瘤可带蒂呈葡萄状或者菜花状,如肿瘤较大,因反复摩擦,表面可溃破,出血和感染,妇科检查时发现外阴部有乳头状肿块,可单发或多发,质略硬。
外阴乳头状瘤诊断一般不困难,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初步的诊断,确诊应根据活检后病理学结果。
一、分泌物涂片检查:
预防: 1、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做好随访:防止病情恶化。 3、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阴部的卫生。 预后: 1)一般情况下,预后良好。 2)典型的乳头状瘤恶变率比较低,为2%~3%。 3)纤维乳头状瘤一般不恶变。
病变生长缓慢,可无症状,但也可有外阴瘙痒及局部炎症病史,病变多见于大阴唇,阴阜,阴蒂或肛门周围等部位,可单发或多发,病变一般不大。由于部位易发生摩擦,故常发生以下并发征:
一、出血:
因反复摩擦,表面溃破后可导致出血。
二、外阴、阴道感染:
可由于治疗不彻底,或者抵抗力下降,致病菌趁机入侵,可使感染迁移至外阴部其他位置甚至导致阴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