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是细菌、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若不积极治疗,死亡率可高达10%~30%。肝脏内管道系统丰富,包括胆道系统、门脉系统、肝动静脉系统及淋巴系统,大大增加了微生物寄生、感染的概率。肝脓肿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细菌性肝脓肿常为多种细菌所致的混合感染,约为80%,阿米巴性肝脓肿约为10%,而真菌性肝脓肿低于10%。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主要需与肝癌肝囊肿等鉴别。
1.症状
不规则的脓毒性发热,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更显著。肝区持续性疼痛,随深呼吸及体位移动而剧增。由于脓肿所在部位不同可以产生相应的呼吸系统、腹部症状。常有腹泻病史。
2.体征
肝脏多有肿大,多数在肋间隙相当于脓肿处有局限性水肿及明显压痛。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如有脓肿穿破至胸腔即出现脓胸,肺脓肿或穿破至腹腔发生腹膜炎。
1.血常规继血培养:白血球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明显可达20-30×109/L,阿米巴肝脓肿粪中偶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中抗阿米巴抗体,可帮助确定脓肿的性质,阳性率为85-95%。肝穿刺阿米巴肝脓肿可抽出巧克力色脓液;细菌性可抽出黄绿色或黄白色脓液,培养可获得致病菌。脓液应作AFP测定,以除外肝癌液化。卡松尼皮试可除外肝包虫病。
2.X线检查 可见右侧膈肌抬高,活动度受限,有时可见胸膜反应或积液。
3.B型超声波检查 对诊断及确定脓肿部位有较肯定的价值,早期脓肿液化不全时,需与肝癌鉴别。
4.CT检查 可见单个或多个园形或卵园形界限清楚、密度不均的低密区,内可见气泡。增强扫描脓腔密度无变化,腔壁有密度不规则增高的强化,称为"环月征"或"日晕征"。
肝脓肿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积极治疗能引起肝脓肿的各种疾病。
肝脓肿可产生三类并发症,即血源播散、继发细菌感染及脓肿穿破。肝脓肿多发于60-70岁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男性的预后相对较差。不做任何处理的肝脓肿的死亡率极高,但若能及时给以抗感染、引流等治疗,死亡率约为5-30%。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包括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肝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