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溺是指包括水在内的各种液体淹没面部及上呼吸道,导致人体因呼吸功能丧失所窒息而引起的生命危险状态或死亡。淹溺的严重后果在于即使生命得以复苏,淹溺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常足以使患儿丧失正常生活能力。国外资料显示,在急诊室接受心肺复苏并存活的淹溺患儿中有60%~100%存在严重脑损害。
淹溺的分类大多根据淹溺时间及缺氧程度、淹溺液体性质(淡水、海水、污水等)、出现并发症等情况而划分。淹溺(near drowning)一般指发生淹溺后存活24h以上;溺死(drowning)指因淹溺窒息于24h内死亡。继发性溺死(secondary drowning)是指淹溺后短期内死于并发症的患者;在溺水后初期病情不重,但以后病情恶化,最终导致死亡。浸渍综合征(immersion syndrome)是指在跌入冰水时突然死亡。目前认为其发生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跳停止或心室颤动有关。淹溺还可分为苍白型和青紫型。前者为溺水后因心跳、呼吸反射性停止、意识迅速丧失,或伴有抽搐、颅脑外伤、颅内出血等;后者较为常见,原因为患儿在淹溺时出现划水和挣扎运动,引起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一)发病原因
淹溺病人中,大多为淡水淹溺,包括池塘、江河、游泳池、甚至浴池。国外报道游泳池淹溺比率可占淡水淹溺病人的50%。淹溺好发时间通常为夏季,小孩可因不熟水性或不慎由浮水板上跌入水中溺水。在湖泊、江河及沿海溺水者则以学龄期等年长儿较多。这些儿童发生淹溺,通常存在一些意外因素,如游泳中头颈部严重受伤、潜水中发生减压病、低温性痉挛或心律失常、水中受虐待、惊厥、中毒等。
淹溺亦可发生在家中。如因照看不慎,年幼儿跌入浴池内;年长儿则可因浴中癫痫发作、或因被虐待而淹溺。另一些患儿因玩耍时头探入水缸中不能自拔导致溺水;或在池中因身体被池中排水口吸住或头发被缠住而发生溺水。
此外,体温过低和体能耗竭也是水性良好的游泳者发生淹溺的重要原因。游泳时的过度通气、照相闪光灯刺激、水淹性癫痫(water immersion epilepsy)和劳累均会诱发癫痫发作。癫痫患儿游泳时的溺水发生率是正常儿童的4~5倍,即使使用抗癫痫药也不能达到完全保护作用。
航船意外引起溺水的原因多为船只倾覆后遇险者不会游泳、寒冷、体能耗竭和缺乏救护支援和救生用品。另一些则与救生船再次颠覆有关。如救生艇很小而人员超载,小艇缺乏驱动力等,使救生船随风漂泊,无法快速脱离险境,或再遇风浪而倾覆。
(二)发病机制
当发生淹溺时,淹溺者可出现两种反应:挣扎和反射性心跳呼吸骤停。年幼儿可表现入水后反射性屏气,直接沉入水里而不出现挣扎,在被救起后才恢复自主呼吸。部分游泳者头面部在接触冷水后,由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反射性地出现心动过缓或骤停而发生淹溺。有人称该现象为“潜水反射”。大部分淹溺者在淹溺时发生挣扎和呼吸运动。随着挣扎和缺氧,大量水被吞入胃内,吞水同时亦可有部分水被吸入气道。吸入肺的液体通常很少,大多数溺水者吸入气道内的水量低于20ml/kg。淹溺后随着缺氧,溺者意识很快丧失,如未及时遇救,随即会出现心跳停止。淹溺后气道内无吸入液体称为“干溺”。干溺者占淹溺总数的7%~10%。有人推测干溺者在溺水时上呼吸道亦有水进入,但由于刺激了咽喉产生了咳嗽及吞咽反射,反射性地引起喉痉挛、声门关闭和窒息。窒息的结果导致低氧血症和意识丧失,最终因严重缺氧而心脏停止跳动。
低温对淹溺者的危害亦很大,是导致淹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在水中的热量丧失速度是空气的33倍。小儿则因体表面积较大,皮下脂肪少,较成人更易发生低体温。水温过低引起体温下降,低体温则可引起游泳动作失常、肌肉痉挛强直、感觉麻木以及屏气能力下降。当中枢温度
淹溺的临床表现集中在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损害。部分病例在淹溺经复苏后2~6h才出现严重症状,并可有生命体征改变。
临床症状与淹溺时间、吸水量及是否及时抢救有关。个体间病情程度差异很大,轻者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重者需进行心肺复苏。溺水1~2min即可有神志模糊、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和心跳缓慢;并可有呛咳、呕吐,或因反射性喉痉挛而窒息死亡,亦可因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窒息。溺水3~4min以上者常出现昏迷、惊厥、颜面青紫、水肿、血性液体经口鼻涌出、四肢冰冷、血压下降、肺部有?音、心律失常或呼吸、心跳停止。淹溺挣扎时吞入大量液体者可出现腹胀。部分患者还可在淹溺时发生脑外伤、骨折等。
淹溺后发生的低氧血症、酸中毒、血流低灌注,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淹溺时的病情评估见表1。
1.病史 应先仔细了解相关病史,如溺水时间,地点,是否沉入水底,获救时意识、自主呼吸和发绀及水温和水的性质(淡水、海水、脏水)等情况,以及对心肺复苏抢救的反应等,结合体格检查,确定淹溺的性质和程度。同时注意鉴别是否有外伤、惊厥、中毒、过度疲劳等异常因素。
2.体格检查 应详细,在抢救期间应重点观察下列项目:
(1)中心体温及发绀情况。
(2)是否存在自主心跳呼吸、呼吸急促、三凹征及喘鸣。
(3)意识状态情况、瞳孔对光反应、是否有去大脑体位及痛觉反应。
(4)是否有颈部受伤和其他脏器损伤。
淹溺经复苏后可考虑做相应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了解病情程度和并发症情况。
3.颅内压监测 有利于了解脑水肿状态和指导治疗。持续颅内压高于20mmHg提示脑损伤严重。而颅内压低于20mmHg、脑灌注压高于50mmHg提示预后较好。
最重要的化验是血气分析。由此可直接了解患者体内酸碱平衡状态。如需经常复查血气,可安置一动脉插管;或辅以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必须的化验检查还包括全血常规、红细胞比容、血电解质、血糖(低温可引起低血糖或高血糖)、血渗透压、肝肾功能、诊断DIC的各项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尿常规等。对于特殊病例还可给予其他相应化验检查。
X线胸片检查用于了解病人是否存在吸入性肺炎和气胸,观察气管插管、胃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的安放位置。对怀疑存在骨折、颈椎或头颅外伤者,可给予骨骼摄片。
淹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到预防的。加强非游泳水域的管理和行船管理,加强年幼儿照看,防止其接近水池,浴后及时排放池内积水。年长儿则应在照看下游泳,或穿上救生衣。并使其了解到陌生水域中潜水的危险性。对于可能在游泳中发生抽搐的患儿不宜下水游泳,如智能低下、近期更换抗癫痫药、癫痫未完全控制等。对于病情稳定2年以上的癫痫患儿,应在严密照看下进行游泳,以防不测。此外,还应加强青少年及家长心肺复苏知识培训。游泳区域和船舶上应配备急救设施,使淹溺后患者能得到及时复苏抢救。
部分患儿可继发出现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ARDS、缺血缺氧性脑病、溶血、心律失常、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DIC等。其中溶血、外伤引起的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显著水、电解质紊乱多见于特殊液体(如海水)淹溺,或液体大量吞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