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鼻窦中,以筛窦解剖最为复杂,特别是前组筛窦开口处的半月裂孔及其附近的钩突和筛漏斗等,是中鼻道内的小突起和沟状间隙,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该处是鼻腔吸入气流冲击之处,也是细菌、病毒、吸入性抗原(变应原)最易侵入的部位。无论感染或变态反应,开始都是表现为该处粘膜肿胀,纤毛运动停止,筛窦通气和引流受阻,然后才波及到其他鼻窦。由于筛窦引流不畅,若有炎症不易消散,很易迁延成为慢性。
2.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
3.慢性额窦炎:急性额窦炎未能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当,使粘膜严重破坏,失去正常功能,而变为慢性炎症。
4.慢性蝶窦炎:病因与慢性筛窦炎类似,统检查方法是在鼻腔表面麻醉后,将长鼻镜伸入鼻腔,向外推开中鼻甲,有时可见蝶窦口有脓性分泌物,嗅裂亦有脓液,蝶筛隐窝粘膜充血,咽后壁粘膜充血增厚,可见后鼻孔处有脓液。但因照明度较差,不易观察。
粘膜病变有息肉、肥厚和萎缩三种,骨壁病变有下列三种:
1.增生性骨病变 因粘膜下层充血刺激,骨壁发生增生性骨炎,使筛房骨壁变硬。
2.萎缩性骨病变 因筛房骨壁受息肉和肥厚粘膜长期压迫,供血不足,而导致骨壁变薄或消失。
3.溃疡性骨病变 因粘膜发生血栓性小静脉炎,向骨壁扩散,而致筛房骨壁坏死,各筛房可融合成为一个大的空腔,腔内有脓液。若感染严重,可发生眶内或颅内并发症。
本病患者有一部分无任何主诉症状或症状不显著。仔细询问可有下列症状:
慢性筛窦炎很少单独发生,症状也不典型,以神经痛、精神郁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较多见。当窦口阻塞时,可有鼻根或眼眶胀闷感及鼻塞,嗅觉障碍,鼻后孔流涕。
临床检查可见息肉阻塞中鼻道,中鼻甲和鼻中隔结节部肥厚,嗅裂,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1.X线鼻额位可见筛窦阴影模糊和病变范围。
2.CT冠状面扫描可见筛窦粘膜增厚及筛顶有无骨质破坏,轴位扫描可见病变前后范围及纸样板有无缺损或骨质破坏。
3.试验穿刺 先用含1‰肾上腺的1%的卡因棉片使中鼻道收缩,并行粘膜表面麻醉,再用5号长针头刺入筛泡,注入少量灭菌生理盐水,抽出,检查是否混浊,也可做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此法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须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应积极治疗急性鼻炎(感冒)和牙痛。 3.鼻腔有分泌物时不要用力擤鼻,应堵塞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再堵塞另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 4.及时、彻底治疗鼻腔的急性炎症和矫正鼻腔畸型,治疗慢性鼻炎。
筛窦手术常见并发症 在鼻窦手术中,筛窦手术最容易发生手术并发症,因为筛窦是诸鼻窦中体积最小者。据Rice(1989)报道,正常发育的筛窦前后长4~5cm,前筛高2.5cm,宽0.5cm,后筛宽1.5cm,筛顶宽0.3cm。在这样狭小的范围内进行手术,如果出血或照明不佳,就易损伤外侧壁纸样板和筛窦顶部的筛板。在上述各种筛窦切除术中,以鼻内筛窦切除术最易发生眶内和颅内并发症,Lima手术次之,鼻外筛窦切除术最少。近年来开展的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虽然有先进的手术设备,但因手术者经验尚不丰富,国内外都有有关并发症的报道。
1.颅内并发症 有生命危险。
(1)颅底骨质损伤 脑脊液鼻漏,颅内积气(气脑),常因手术器械操作过于向上,超越中鼻甲附着处,外观高于内眦平面所致。
(2)颅内出血 硬脑膜下血肿,额叶血肿,海绵窦一颈内动脉瘘,是因锐钳过于向上钳取筛窦顶部组织,或在蝶窦侧壁钳取组织损伤血管所致。若为颈内动脉破裂,患者可很快死于鼻出血。
(3)颅内感染 常见者有脑膜炎、硬脑膜下脓肿、脑脓肿。
2.眶眼并发症 有失明危险.
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障碍,眼肌麻痹(斜视、复视),流泪等。有下列原因:
(1)纸样板损伤 轻者只有眶部气肿、睑部皮下瘀血,重者筛前动脉破裂造成眶内血肿,很快即可失明。若损伤内直肌,可出现眼睛向外斜视及复视。
(2)视神经损伤 包括视神经管段及球后段损伤。手术中取出的组织如果含有黄色软的眶内脂肪,可能伤及视神经、眶内血管及内直肌,可引起反射性网膜痉挛或栓塞,而导致失明。
(3)泪道损伤 包括泪囊及鼻泪管,主要体征为流泪。
(4)眶内感染 有眶骨膜炎、眶内蜂窝炎、眶内脓肿等,可在手术后数日发生,主要症状有发热及眼痛。
3.鼻内并发症
(1)嗅觉减退或丧失,常因嗅区粘膜损失过多所致。
(2)鼻道窦粘连 中鼻道口复合体粘连,可导致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