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科室分类: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传染科
肝病科
艾滋病科
传染危重室
--请选择--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传染科
肝病科
艾滋病科
传染危重室
--请选择--
*
疾病内容: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也叫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结肠内,引起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结肠炎。痢疾阿米巴也是根足虫纲中最重要的致病种类,在一定条件下,并可扩延至肝、肺、脑、泌尿生殖系和其他部位,形成溃疡和脓肿。溶组织内阿米巴为全球分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
疾病鉴别:
1.细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不同,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行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凡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痢疾、多数是因轻型痢疾治疗不彻底或孩子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寄生虫等病体质较弱所致。这种类型的病儿多无高热,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与黏液便和脓血便交替出现。患慢性痢疾的病儿,因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结核等。 2.细菌性痢疾诊断依据 流行季节有腹痛、腹泻及脓血样便者即应考虑菌痢的可能。急性期病人多有发热,且多出现于消化道症状之前。慢性期病人的过去发作史甚为重要,大便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的确立。乙状结肠镜检查及X线钡剂检查,对鉴别慢性菌痢和其他肠道疾患有一定价值。在菌痢流行季节,凡突然发热、惊厥而无其他症状的患儿,必须考虑到中毒型菌痢的可能,应迟早用肛试取标本或以盐水灌肠取材作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
疾病原因:
小滋养体能否侵入组织及引起病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有: 1.宿主生理机能改变,如营养不良、感染、肠道功能紊乱、肠黏膜损伤等,致使宿主抵抗力降低; 2.在适合的细菌种类协同作用下(细菌可提供阿米巴生长、繁殖的适宜理化条件),促进阿米巴增殖,另外还可直接损害宿主肠黏膜,有利于阿米巴的侵袭,增强其致病力等。
常见症状:
1.无症状的带虫者 患者虽然受到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而阿米巴原虫仅作共栖存在,约有90%以上的人不产生症状而成为包囊携带者。在适当条件下即可侵袭组织,引起病变,出现症状。因此,从控制传染源及防止引起致病的观点出发,以于包囊携带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给予治疗。 2.急性非典型阿米巴肠病 发病较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可有腹部不知,仅有稀便,有时腹泻,每日数次,但缺乏典型的痢疾样粪便,而与一般肠炎相似,大便检查可发现滋养体。 3.急性典型阿米巴肠病 起病往往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加,每日可达10~15次之多,便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与里急后重,后者表示病变已波及直肠。大便带血和黏液,多呈暗红色或紫红色,糊状,具有腥臭味,病情较者可为血便,或白色黏液上覆盖有少许鲜红色血液。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在早期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可有升高,粪便中可查到滋养体。 4.急性暴发型阿米巴肠病 起病急剧,全身营养状况差,重病容,中毒症状显着,高热,寒战、谵妄、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大便为脓血便,有恶臭,亦可呈水样或轿水样便,每日可达20次以上,伴呕吐、虚脱,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血液检查中性粒细胞增多。易并发肠出血或甩穿孔,如不及时处理可于1~2周内因毒血症而死亡。 5.慢性迁延型阿米巴肠病 通常为急性感染的延续,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程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在间歇期间,可以健康如常。复发常以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饮酒、受寒、疲劳等为诱因,每日腹泻3~5次,大便呈黄糊状,可查到滋养体或包囊。患者常伴有脐击或下腹部钝痛,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
需做检查:
1.血象 普通型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正常。暴发型和合伴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慢性患者可有轻度贫血。 2.粪便检查 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粪质较多,含血及黏液。镜检可见大量粘集成团的红细胞、少许白细胞和夏科-雷登结晶。找到活动的、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慢性患者粪便中能查到包囊。 3.血清免疫学检查 用间接学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侵袭性肠病(包括阿米巴瘤),阳性率为60%-80%。 4.影像检查 X线钡灌肠检查:在阿米巴瘤部位有充盈缺损、狭窄或壅塞。 5.结肠镜检查 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溃疡,口小底大,边缘整齐,有时可见一圈红晕。溃疡边缘涂片及活检可见滋养体。 6.组织检查 借助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接观察黏膜溃疡并作活检或刮拭物涂片的检出率最高,约85%的痢疾患者可用此法检出。活体标本必须取材于溃疡边缘,脓腔穿刺亦应取材于壁部,并注意脓液性状特征。 7.病原检查 要特别注意盛器洁净及病人服药和治疗措施的影响。某些抗生素,杀虫药物,泻剂、收敛剂,高、低渗灌肠液,钡餐以及自身尿液污染均可使滋养体致死而干扰病原体的检出。
疾病预防:
溶组织阿米巴病主要通过阿米巴原虫污染水、食物、蔬菜等进入人体肠道而发病。本病容易反复发作,其症状轻重不一,故对慢性腹泻或含糊不清的肠道疾病者,应 考虑有本病可能。本病易并发肠出血、肠穿孔、阑尾炎、结肠炎、肝脓肿等肠内、外并发症,应予警惕。对反复慢性腹泻应用单纯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加 用抗阿米巴药物,往往能收到意外效果。 1、查治病人和带虫者以控制传染源,特别要发现和治疗从事饮食工作的包囊携带者及慢性患者,必要时应予鉴别虫种,决定治疗对策。 2、管理粪便,保护水源为切断阿米巴病传播途径的主要环节。因地制宜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杀灭其中包囊,并严密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应是防制阿米巴病 的关键措施。 3、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养成良好个人习惯,消灭害虫,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均属保护易感人群的有力措施。
并发症:
极少数情况下,肝脓肿可穿入心包,穿破腹壁,肠道阿米巴也可进入肛周,阴道,尿道等引起相应部位的脓肿或炎症,常见并发症有肠炎,阿米巴肿,阿米巴性阑尾炎等。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