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病是猪肉绦虫或牛肉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疾病。绦虫病在我国分布较广,猪肉绦虫散发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地方性流行区仅见于云南;牛肉绦虫于西南各省及西藏、内蒙、新疆等自治区均有地方性流行,本病的流行和饮食习惯及猪、牛饲养方法不当有密切关系。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成虫在人肠内寿命由数年至20年。
常需要与纽带绦虫作鉴别,二者的节片在显微镜小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组织结构加以鉴别。将检获的头节或孕节夹在两载玻片之间轻压后,观察头节上的吸盘和顶突小钩或孕节的子宫分支情况及数目即可确诊,并与牛带绦虫相鉴别。
本病的流行主要与猪的饲养方式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由于居民随地大便、厕所简陋或猪圈与人厕连在一起,使猪能吃到患者粪便而使猪感染;猪的散养增加了猪的感染机会。人的感染则与居民饮食习惯直接相关。云、贵等地居民有吃生猪肉的习惯,如用火将猪毛烧掉后,将肉切成片蘸调料吃,因而感染率较高。我国多数地区居民多因食用未充分煮熟的大块肉或带肉馅食品蒸煮时间不足或炒肉片时加温不匀,致使肉内的囊尾蚴未全部杀死而感染。故掌握烹调的温度和时间对预防感染很重要。用切过生肉的刀或菜板再切熟食,因囊尾蚴污染熟食也可导致感染。
绦虫病初期,成虫居于肠中,影响肠道气机,引起腹部或上腹部隐隐作痛,腹胀不适,甚或恶心、呕吐。常在内裤、被褥或粪便中发现白色节片,或伴肛门瘙痒。病久则脾胃功能受损,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加之绦虫吸食营养物质,以致人体化源不足,气血不充,故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常伴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脉细等气血亏虚的症状。
肛门拭子检查牛肉绦虫卵的阳性率较高。
血常规示部分病例血中嗜酸粒细胞轻度增高。
1. 治疗病人:人是惟一传染源,及早驱虫不仅可减少传染源,而且可预防自身感染囊尾蚴病。孕妇或晕车船者常会因呕吐造成自身感染,更应及早驱虫;
2. 加强粪便管理:修建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不随地大便。粪便用作肥料前必须经无害化处理;
3. 改进养猪方法:提倡圈养,猪圈与厕所分开;
4. 严格肉类检查:严禁销售含囊尾蚴的猪肉;
5. 加强卫生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肉,切生食和熟食的刀、菜板应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