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行穿孔性弹性组织变性(elastosis perforans serpiginosa),Lutz报道此病称穿通性弹力纤维病,故又称为Lutz病,以后又有匐行性毛囊角化病,毛囊旁角化病之称。主要于颈侧及颈后皮肤出现角化性丘疹,呈匐行性环状排列。病程长而缓。多年后有自行消退者。
2.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多与外伤有关,常见于12岁以下儿童,皮疹虽有角栓,但皮疹分布无一定规律,一般6~8周消退,组织病理特点为表皮坏死,其下方真皮胶原组织变性,呈嗜碱性进行性坏死,并进入环状的表皮陷窝中,与毛囊无关。
3.穿通性毛囊炎 为各年龄较常见的毛囊性丘疹,毛囊口扩大,角质栓内有卷毛及毛干残株,于穿通处可见嗜碱性碎片及弹力纤维穿入毛囊。
(一)发病原因
目前对于本病的具体病因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家族内出现同病患者;其二,应用青霉胺或铜离子可减少本病发生。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经过缓慢,病程久,有持续数年而自消现象,故本病破坏性较小,预后良好,通过下述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病的发生。
(一)对于已经患本病的患者,需要注意皮肤护理及卫生,防止皮肤的继发感染。 (二)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足量的维生素有利于皮肤损伤的修复。 (三)忌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如尿素软膏等。 (四)禁止近亲结婚,本病可能和染色体有一定的关系,故近亲结婚会增加本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