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是指腹腔内某一间隙或部位因组织坏死液化,被肠曲、内脏、腹壁、网膜或肠系膜等包裹,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包括膈下脓肿、盆腔脓肿和肠间脓肿。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各种疾病、腹部手术和外伤后均可引起本病。
膈下脓肿:腹内脏器炎症病变经治疗后,或胃,脾切除后病人体温下降,此后体温又重新上升,应考虑膈下感染可能,病人常以弛张发热为主要症状,39℃ 上下,伴大量出汗,纳差,乏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患侧上腹部持续性钝痛,可向肩背部放射,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有时可伴有呃逆,体检时患侧上腹部或背部有深压痛,叩击痛,严重时出现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因胸膜腔反应性炎症,积液,患侧肌基底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甚至可听到湿性啰音,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盆腔脓肿:盆腔腹膜的面积较小,吸收毒素的能力较差,因此,盆腔脓肿的全身症状较轻而局部症状却相对明显,在腹膜炎过程中,或盆腔手术后,职弛张发热不退,或下降后又复升高,并出现直肠和膀胱刺激征,应想到盆腔脓肿形成,表现为下腹部坠胀不适,里急后重,便意频数,粪便带有粘液;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直肠指检可发现肛管括约肌松弛,直肠前壁膨隆,触痛。
肠间脓肿:腹膜炎后,脓液被肠管,肠系膜,网膜包裹,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脓肿,表现为低热,腹部隐痛,较大的脓肿可扪及痛性包块,并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因炎症所致的肠粘连,有时可出现肠鸡,腹痛,腹胀等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
感染是造成腹腔脓肿的主要原因。
(1)毒血症 早期为细菌性毒血症的表现,即在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间歇或弛张型高烧,有时是寒战、高热、食欲减退、脉率快或弱而无力乃至血压下降。
(2)疼痛 上腹痛、在深呼吸和转动体位时加重,有持续性钝痛向肩背部放散,脓肿大时可有胀痛气急、咳嗽或打嗝。
(3)膈下和季肋区有叩击痛、压痛 若脓肿表浅时该处皮肤有可凹性水肿。
(4)患侧之呼吸动度变小,肋间隙不如健侧明显。
(5)肝浊音界升高。
(6)约25%的病例脓腔中含有气体 可叩击出四层不同之音响区,最下层为肝浊音或脓腔的浊音,上层为气体之鼓音,再上层为反应性胸腔积液或萎缩肺的浊音,最上层为肺之清音。
(7)患侧肺底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8)白细胞计数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盆腔脓肿
盆腔脓肿的全身症状较轻而局部症状却相对明显。在腹膜炎过程中,或盆腔手术后,弛张发热不退,或下降后又复升高,并出现直肠和膀胱刺激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不适、里急后重、便意频数、粪便带有黏液;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直肠指检可发现肛管括约肌松弛,直肠前壁膨隆、触痛。
3.肠间脓肿
腹膜炎后,脓液被肠管、肠系膜、网膜包裹,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脓肿。表现为低热,腹部隐痛。较大的脓肿可扪及痛性包块,并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1.X线检查
病人取立位,从前后和侧位拍片,可发现病侧之横膈运动消失或减弱,示有膈下感染,但不一定积脓。还可发现病侧横膈抬高和肋膈角消失,肺野模糊,表示有反应性胸腔积液或肺突质变化,可以看到膈下有气液面,胃、十二指肠穿孔之气体,左膈下脓肿可见胃受压移位。
2.B超检查
B超可明确显示脓腔之大小、部位、深浅度,又可在B超引导下做穿刺抽脓,或将穿刺点标于体表做诊断性穿刺。
3.CT
可行定性定位诊断。
4.诊断性穿刺
可在X线或B超定位引导下穿刺,若抽出脓汁则立即切开引流。
阑尾切除术后腹腔脓肿的形成,因与手术处理失误有关,且后果较为严重,因此,应着重加以预防。
1.急性阑尾炎穿孔所致之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术中吸净脓液,切除阑尾后,应常规冲洗腹腔(可用0.9%氯化钠溶液500毫升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或卡那霉素0.5克),右髂凹(必要时连同盆腔)放置烟卷引流条,术后应给予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2.阑尾炎症较重,周围之炎性坏死组织清除不完全时,右髂凹应放置烟卷引流,术后给予大剂量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3.阑尾根部及盲肠壁炎症坏死严重,残端结扎不牢靠,有形成粪瘘之可能时,除腹腔应放置烟卷引流外,最好将回盲部处理,待炎症消退后再放回腹腔。
治疗不当可以起全腹的感染及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