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而由此引发癌症的病变。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经过这样几个阶段:轻度、中度和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1.宫颈细胞学检查
(1)宫颈巴氏涂片法:为传统的宫颈细胞学检查,它的广泛应用,已在过去50年里成功地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约70%。但由于巴氏涂片假阴性、漏诊率较高,已不再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要,逐渐被更先进的检查方法所替代。
(2)TCT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是90年代末发明的一项细胞学新技术,它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是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
2.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以发现高危发病人群并作进一步检查。
3.电子阴道镜检查。
4.宫颈碘试验检查。
5.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6.宫颈锥切术病检。
7.阴道细胞学检查。
阴道细胞学检查注意事项:(1)细胞涂片前,勿冲洗阴道,禁止性生活,亦不做阴道镜检查。细胞涂片应在妇科检查前进行。窥阴器上勿涂抹润滑油,可涂少许生理盐水,以免影响检查结果。(2)玻片应干燥,清洁。(3)涂片要均匀,动作要轻柔,用力过重可造成细胞损伤或变形。(4)涂片不要太厚或太薄,以免影响观察。(5)应避免在刮片时造成出血,否则之制成的玻片被红细胞干扰、覆盖,难以找到癌细胞。(6)取到阴道分泌物后应立即制片。(7)制片后应立即固定,以免涂片干燥造成细胞变形,难以辨认癌细胞。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或仅有一般宫颈炎的症状,如白带增多。也有主诉白带带血或性接触后少量阴道流血等。
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是癌前病变,它具有可逆性,即一部分病变可自然消失,但它还具有进展性,即病灶可发展,甚至癌变。其可逆性和发展性与病变的范围、程度有关。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自然消失的可能性明显大于中、重度。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发展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轻、中度。也有学者认为,宫颈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是良性的异常增殖,可自然转为正常。
首先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在显微镜下观测宫颈脱落细胞,查看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同时进行HPV检测,这样准确度会更高些。
2.第二阶梯:电子阴道镜检查
经过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后,如果发现宫颈细胞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在电子阴道镜高倍放大40倍下,观察宫颈癌前病变好发区表层的细微变化,对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第三阶梯:组织病理学检测
如果阴道镜检查中发现异常应在特殊染色指导下取活检。在阴道镜检提示下,对可疑病变部位多点活检,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宫颈病变。
经过以上三个阶梯的检查,就可以确定宫颈病变,发现早期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可并发为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