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阴道炎,多发生在2-9岁的幼女,是女性婴幼儿的常见病。因阴道炎多伴有外阴炎,因此,常统称为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与婴幼儿外阴炎相鉴别。外阴、阴蒂、尿道口及阴道口粘膜充血、水肿、并有脓性分泌物。父母注意时可发现婴幼儿内裤上经常有脓性干痂形成,或有稀水样的痕迹,外阴发红、水肿,甚至皮肤剥脱。有的患儿因痛痒而抓局部致局部有抓痕、出血等现象有的出现尿痛、尿频、烧灼感。但亦有在此急性期被父母疏忽,或因症状很轻而至急性期后造成小阴唇粘连,尿流变细,才被发现,误为生殖器官畸形而来就诊。检查时发现两侧小阴唇粘连,在上方或下方留一小孔尿液从此处排出,尿道口及阴道口均被遮盖,仔细检查可发现小阴唇粘连的地方较薄,比较透亮。
1.外阴局部卫生不佳
患儿家长不注意患儿外阴清洁,大便后处理不当,或用污染的纸擦抹肛门,使肠道细菌侵入阴道,引起阴道炎。
2.异物塞入阴道
如花生米、豆类、发夹、别针、小石头等塞入阴道,由于异物造成阴道上皮损伤,而发生继发性感染。
3.蛲虫性外阴阴道炎
(1)肠道蛲虫通过粪便传入阴道,引起炎症。
(2)粪便处理不当通过人或物件等将蛲虫卵污染幼女外阴而引起炎症。
4.继发性外阴、阴道炎
幼女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泌尿道感染后,细菌通过灰尘直接传入阴道而引起感染。
5.特异性阴道炎
滴虫或霉菌性阴道炎在婴幼儿罕见。可能是由于婴幼儿的阴道pH呈碱性,不适于霉菌繁殖。滴虫是以糖原为食物,在此年龄的阴道糖原很少,故也不适于滴虫生长。嗜血性阴道炎在婴幼儿中极为少见。
主要是外阴、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阴蒂、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大量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痛痒,患儿哭闹、烦躁不安,甚至用手搔抓。通过手指及抓伤处,感染进一步扩散。部分可伴有尿急、尿频。急性期后可造成小阴唇粘连,粘连时上方或下方留有小孔,尿由小孔流出。
阴道异物:引起阴道分泌物特多,为血性、脓性,有臭味。
蛲虫所致:外阴及肛门外有奇痒,阴道流出量多、稀薄的黄脓性分泌物。
1.检查外阴
用中、食二指轻轻分开大阴唇,仔细观察外阴、尿道及阴前庭等处。
2.阴道窥镜检查
最好的检查器械是凯莱空气膀胱镜。也可用支气管镜或鼻镜作阴道窥器。较大的女孩可采用特制的小型阴道鸭咀器。通过上述窥器,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阴道及宫颈情况,检查阴道上皮及分泌物情况,有无异物,同时,用小棉棒取阴道分泌物作涂片用革兰氏染色,还可取分泌物作培养,并作药物敏感试验,如此便可确定病原菌。
3.直肠、腹部双合诊检查
用左手中指及示指分开双侧大阴唇,以右手示指(较小幼儿进入示指有困难时,也可用小指)伸入患儿肛门与腹部,另一手互相配合触摸阴道内有无异物、子宫大小及盆腔情况。直肠检查还可协助取阴道分泌物。方法是直肠的手指向前挤压阴道后壁,另一手拿已消毒的玻璃管,边挤压直肠边抽吸阴道分泌物。
第一,应保持小儿外阴清洁、干燥,使用尿布裤和纸尿裤要及时跟换,并减少摩擦;其次,幼儿的衣物特别是内裤应单独洗,不要和大人共用一盆,以免传染。
第二,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换内裤、床单,保持外阴卫生,不要让孩子坐在地上,少穿开裆裤,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第三,每天为孩子清洗外阴,顺序是由前向后洗,毛巾和盆单独使用,同时清洁用品要定时晾晒和消毒。
第四,给孩子用的卫生用品,如卫生纸、纸尿裤、内裤等产品要合格,不过期。
外阴尿道口、阴道口粘膜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少数患儿服药后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