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中医院是佛山市创伤急救中心,重点专科骨伤科以其鲜明特色、良好疗效而闻名,吸引许多国内外骨伤患者到我院就诊。为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于1994年11月正式成立了专用抢救危重病人的重症监护室--重症医学科。
作为临床各科室的坚强后盾,重症医学科主要收治院内外各种急危重症,病种涉及微创手术、各类休克、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多脏器衰竭、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特重型颅脑损伤、心肺脑复苏等多种危急重症。重症医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搬迁至新大楼后,科室内涵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规模扩大,设计合理,格局规范。配置了许多国内领先水平的各种仪器和监护设备。目前已投入的仪器总价值累积已达2000多万元。包括设置独立的调温调湿空调装置及千级至万级层流净化的洁净、消毒系统。早在1996年已经建成拥有“九机一中心”的床边生命体征监测网络。除拥有中央监护仪、床边X光机、床边B超、电子输液泵、鼻饲泵、电冰毯、血糖测定仪、血气分析仪、气管插管装置、呼气末CO2和胃粘膜CO2监测仪、静脉营养配置超净台、手术无影灯等ICU必备仪器外,还拥有15张最新配置的多功能医用专用床,14台高档呼吸机,1台除颤起博器,1部CRRT机,1台无创心功能监测仪,2条光纤支气管镜,1台胃粘膜PH值监测仪及1台动态血气分析仪。通过进行连续实时监护和加强治疗,实施连续动态血气监测、CRRT、动态心功能监测以及各种呼吸循环支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大大提高我院对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现有病床15张,都安装了床头医用吊塔,分为干湿区,干区安装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湿区包括中心供氧、中心压缩空气、中心吸引等先进设施,有利于院感的控制。
重症医学科配备了一支作风良好、技术过硬的专业医疗护理队伍,全科共有医护人员33人:有医师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博士后),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5人(硕士2人);护士24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4人,护士8人。逐步发展为医教研一体化的临床科室。科主任张斌博士是我院首位进博士后工作站的高级技术人才,具有丰富的危重病抢救经验,极大地带动了整个科室技术水平的提升;2007年已开始招收研究生,培养下一代优秀重症监护人才。潘永、张兴胜、冯锦昉、邓梦华等医师均已在国内知名医院完成进修,有很高的危重疾病的诊治水平。护长叶蝶莲曾担任手术室护长,不断致力于提高急危重症专科护理水平,黄少娟为ICU、急诊科大科护士长,加强科室间密切合作和互相沟通,使绿色通道上的抢救更及时快捷。
科主任张斌任第七届佛山市医学会常委,第八届佛山市医学会顾问,第一届佛山市危重病医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危重病医学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委员会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重症医学科在张斌主任的带领下,注重科研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在他的组织下,97年率先在广东省开展胃粘膜酸度监测,2003年引进一部美国产的气相胃粘膜酸度监测仪,连续实时测定危重病人的PiCO2。2003年引进了医院首套瑞士产PRISMA床边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机,大大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2004年安装了中国首套不间断动态血气分析系统,实时、动态记录患者呼吸及代谢状态。2005年引进了美国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2007年引进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指导危重病人的抢救。另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技术的开展也使一些心泵功能衰竭的病人增加了生存的机会。科室完成了从基础到临床的国家和省市级6项课题研究,其中2项分别达到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25篇,其中国家级杂志17篇,省级杂志8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16人次。
重症医学科以“团结、勤奋、求进、宽容”为治科理念,以科研加临床实干主导实际工作,以每周的读书沙龙 和英语沙龙活跃科室气氛。力争把科室塑造成一个切实为危重病患者提供生存机会的圣地,以再度觅回灵与肉的生机。
在 xx xx 的医院中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