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是北京建立最早的耳鼻咽喉科, 1916年设眼耳鼻喉科,1921年耳鼻喉科成为独立的科室。我国著名的耳鼻喉科专家刘瑞华、李宝实、胡懋廉、郎健寰、张庆松、徐荫祥、林必锦先后在该科工作。1930年就有了电听力计和前庭功能试验设备。早在1938年张庆松教授就开展了变态反应临床业务。建国后张庆松、徐荫祥、卜国铉、哈献文、秦廷权、邹路得、王直中、屠规益、汪磊、叶世泰、顾瑞金等先后在该科工作。张庆松教授连任第一、三届中华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直中教授连任中华耳鼻咽喉科学第五、六届主任委员。倪道凤教授是中华耳鼻咽喉科学分会第五届工作秘书、第六届委员、第七届常委兼学术秘书,《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副总编,《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张连山教授是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第七届常委。张宝泉教授是中国光学会中国激光医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编委。高志强教授是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第七届中青年委员,《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曹克利教授和陈晓巍教授是《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李五一教授和亓放副教授是《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编委。魏伯俊副教授是《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兼编辑)。该科对全国耳鼻喉科的贡献之一是向全国输送了大批耳鼻喉科专业骨干,举办了耳鼻喉科进修班,培养了大批专业人员。改革开放以来,该科不仅继续为全国培养耳鼻喉科骨干,还培养了大批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中许多人成为我国当代耳鼻喉科专家。
一、分诊室概况:
协和医院耳鼻喉科现有正式职工52人,医生30人,其中正教授8人,副教授7人,主治医9人,住院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人。其中10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具有硕士学位。该科现有病床数46张。分设耳科学组、鼻科学组、咽喉头颈学组和人工耳蜗学组。 还设有人工耳蜗中心,助听器中心,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治中心(和儿科联合)。实验室有前庭功能实验室,纯音测听室(2),言语测听室,诱发电位测试室,解剖实验室和组织形态室。
二、医疗工作:
“敢为人先,不让病人失望”是协和耳鼻喉科人的传统。他们充分发挥协和综合医院的优势,力克疑难重症。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展了显微镜下经鼻中隔蝶窦垂体肿瘤切除术,喉癌术后发声重建术,颈侧切开特殊食道异物取出术。研制了人工耳蜗使全聋病人从无声世界回到了有声世界。80年代中后期开展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并率先开展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这些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和卫生部科技成果奖。
新一代的协和耳鼻喉科人继往开来,对耳鼻咽喉-头颈领域的疑难重症开展了全面的研究,成功抢救了因练法轮功而停止服药致气管周围脓肿气管坏死的糖尿病患者,诊断和采用各种进路切除颞下窝、颅侧底、鼻咽部、咽旁隙、蝶鞍、斜坡肿瘤,和脑外科等科室合作成功切除外院转来的侵入颅内的鼻腔鼻窦肿瘤、侵入鼻腔鼻窦的颅内肿瘤;以高度的责任心正确诊断治疗了颅外脑膜瘤、脑脊液耳漏、鼻漏、耳鼻漏、听神经病、头面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幕名而来的人均得到了满意治疗。
各三级学科近年主要在下列领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
耳科学方面,数十年来我院耳鼻咽喉科几代人不懈努力致力于防聋治聋研究,50年代就开展了耳显微外科治疗传导性耳聋,开展中耳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该科还是国内最早开展镫骨切除术治疗耳硬化症和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先天性耳畸形的单位之一,多年的实践使无数聋人恢复了听力。60年代进行噪声性耳聋的研究,致力于噪声性耳聋的预防。70年代后期以来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人工耳蜗的研究,使一些全聋病人从无声世界回到了有声世界,两次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同时带动了突发性聋、各种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而且还开始了选配助听器的工作,为许多听力损失的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帮助。90年代初开始了人工中耳的研究,后来又引进了国外先进的人工耳蜗,而且还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人工耳种植技术。现在他们全面开展显微耳科学、神经耳科学(前庭方面、面神经方面)、侧颅底外科和临床听力学方面的工作。
鼻科学方面,常规进行鼻-鼻窦炎的综合治疗,包括内科治疗,手术治疗(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使用鼻内镜手术、微创手术、传统手术)。开展了鼻部肿瘤的综合治疗、前颅底手术、鞍区病变手术、鼻眼相关外科手术。
咽科学方面,系统开展了OSAHS的临床研究和综合治疗(UPPP,CPAP、舌手术和正颌手术,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严重并发症)和鼻咽癌的综合治疗和补救手术(包括经腭和上颌骨掀翻鼻咽肿瘤切除术),手术治疗环咽肌失迟缓症取得较好疗效。
喉科学方面,一直致力于喉癌的综合治疗和功能重建,无喉发音重建,手术治疗声带麻痹(各种手术和甲状成形术)和各种声带良性肿瘤微创手术。
头颈外科学:认真诊断各种头颈疑难疾病,开展各种进路的各种头颈肿瘤的手术(包括下颌骨裂开外旋)、各种鳃裂瘘管和囊肿的诊治、解剖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腮腺肿瘤手术、下咽食道疾病的诊治。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优势,和其他科室的联合开展了甲状腺,气管、食道、纵隔、斜坡、鞍区、中颅窝等多种手术。
三、科研工作: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包括听神经病机制;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与纯音以及超高频听力相关性研究;内毛细胞损伤对脑干耳蜗核的影响;人工耳蜗临床和基础研究;面神经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梅尼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前庭诱发电位;嗅觉生理研究;喉发声重建语音分析;颅底和颈根部外科基础和临床研究;声带麻痹临床和基础研究。
除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科研外,主要有下列科研项目:
耳聋发病机制研究:该科在耳聋及神经耳科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坚持不懈,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他们又对遗传性、药物耳毒性、自身免疫性、噪声性、突发性、胆红素毒性聋和听神经病等各种耳聋以及眩晕、面瘫,从外周到中枢、从功能到形态、从形态学到分子生物学、从基因到干细胞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他们在这些研究工作中得到多项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的基金资助,另外,上述部分耳聋的研究工作是和美国Buffalo纽约州立大学听力和耳聋中心、瑞典卡罗林斯卡皇家医学院听力与语言交流研究所合作和正在合作进行。
人工听觉研究:国内最先开展,经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基础和临床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人工耳蜗的手术例数及相关研究在国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OSAHS临床和实验研究:和其他科室合作开展了较全面的综合研究。嗅觉功能研究;包括组织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自主研制的化学刺激嗅觉诱发电位仪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4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2篇。2005年上半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篇。
目前在研课题情况:基金总数300余万元。 1. 倪道凤教授:“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专项基金。 2. 倪道凤,高志强教授:“耳神经疾病的早期干预与治疗”,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科研课题(参加单位)。 3. 高志强教授:“VEGP、自体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研究”,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基金。 4. 高志强教授:“面神经有效分级标准建立和相关免疫学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科研课题。 5. 陈晓巍教授:“先天性遗传性耳聋的遗传学研究和人工耳蜗植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李五一教授:“OSAHS治疗体系建立及疗效评估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科研课题。 7. 亓放副教授:“变应性鼻炎的综合诊治”,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科研课题(参加单位)。 8. 曹克利教授:“人工耳蜗数据库建立研究”CMB基金。
四、教学工作:
该科是国家研究生培养的博士点和硕士点。承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护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教学任务。现有在读研究生:博士生:10 人,硕士生: 6人,博士后:1人,在职申请学位:3人,和瑞典卡罗林斯卡皇家医院听力与语言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1人,进修生:6人,为国家人事部代培进修生1人。承担卫生部人才中心耳鼻咽喉科中级职称考试基地,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诊断听力学学习班(和解放军总医院联合举办,今年第八期);高年住院医师培训班和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培训班。
新一届科主任决心继承和发扬协和耳鼻咽喉科的光荣传统,团结全科同仁,踏踏实实做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做贡献。
在 xx xx 的医院中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