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科室名称:
*
所属医院:
*
科室分类:
*
科室简介:
重型肝病科,是江西省唯一以集中收治重型肝炎——肝衰竭为主的基本医疗单元,设有重型肝病病房、重型肝病监护病房、人工肝治疗室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室。现有医生11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3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名,硕士研究生3名;护士19名,其中主管护师3名,本科学历4名。 开设病床56张,其中,肝衰竭ICU病床10张。 学科带头人:何金秋,肝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首席肝病专家,2004年,被评为南昌市首批“名医”。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重肝与人工肝学组委员,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委员,中国肝衰竭与人工肝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科技进步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南昌市肝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近五年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主编和参编著作1部,主持和参与省科技厅和卫生厅科研项目3项。 年收治各类型肝衰竭患者500余例,在个体化治疗基础上,强调针对病因治疗,维持患者生理基础平衡(包括:能量平衡、水电释然平衡、酸碱平衡、氨基酸平衡、微生态平衡),和人工肝支持治疗,肝衰竭等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存活率显著提高。 人工肝支持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是本科一大特色,自1997年引进该技术以来,已配置各种型号人工肝(血浆置换)仪6台,开展PE、SPE、WPE、PDF、CHDF、HP、MARS等人工肝支持技术,年治疗病人300余例,约500余人次。 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新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项目,对肝衰竭、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取得初步疗效。 每年承担多项临床与基础方面的研究课题,正开展省部级和市级科研课题6项,先后获得南昌市科技进步奖2项,每年发表论文6~8篇;主办了2期全国学习班;长期以来承担南昌大学医学院本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和感染科继续教育工作。 慢性肝病科,收治以病毒性肝炎及相关肝病为主的各种肝病,规范慢性病毒性肝炎系统性治疗,注重个体化。擅长难治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 (如抗病毒治疗、病毒的变异及耐药、重型肝炎综合治疗)。注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家庭聚集性调查及干预。现有医生8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 2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名,硕士研究生2名;护士16名,其中主管护师5名,本科学历2名。开设病床46张。 学科带头人:徐龙,肝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预防医学会传染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昌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五年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7篇,省科技厅和卫生厅科研立项1项。 病房住院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治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对已知的肝炎病毒病原学、肝炎病毒基因型、肝炎病毒变异(耐药)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承担省内各医院疑难危重肝病病人的会诊、转诊、抢救任务。 开展了光量子血氧、腹水浓缩回输、治疗性疫苗、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基因测序仪的应用;省内率先开展美国产全自动复用型活检枪及配套的切割式活检针进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并可行肝组织cccDNA、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检测等,为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 承担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生、本科生、全省感染科医学继续教育和专科医师的进修培养。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江西地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研究并获南昌市科技进步奖。近5年承担感染病专业省级科研课题5项,每年发表论文4篇。 代谢性肝病科,以代谢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为特色。同时擅长诊治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开展人工肝等治疗技术,缩短了重型肝炎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了病死率。现有医生9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名,硕士研究生2名;护士15名,主管护师 3名,本科学历1名。开设床位46张。 学科带头人:陈川英,肝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南昌市医学会理事,南昌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正在开展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项。 该科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的诊断、治疗及抢救,是省内首家设立以诊断及治疗代谢性肝脏疾病为特色的专科。代谢性肝病包括:肝豆状核变性、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糖尿病相关性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相关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妊娠期肝病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内肝病学界对代谢性肝脏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各种检测技术的普及,近年来在临床上发现的此类疾病日益增多。代谢性肝病科自成立以来,已诊断治疗及抢救代谢性肝脏疾病患者近百例,成为省内集中收治此类疾病的医疗单元,同时对代谢性肝病开展了深入有效的研究,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承担南昌大学医学院本科生、全省感染科医学继续教育和专科医师的进修培养。科研力度不断加强,承担省、市科委一系列较高水平的医学研究项目,已完成《重型肝炎心肌酶谱的临床研究》等科研项目,即将完成省科技厅科研项目《重型肝炎组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关系》、《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科,设置包括中西医结合肝病病房、脂肪肝门诊和中药煎药室三部分。病房设有中医特色治疗室。现有医生11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名,硕士研究生3名。护士15名,其中主管护师4名,本科学历12名。开设床位46张。 学科带头人:尹燕耀,肝四科主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江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常委,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报》编委。主编传染病学教材1部,参编1部。目前承担卫生部科研课题1项。 本科是医院重点建设科室,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将西医的理论、方法和先进技术与中医理论、诊疗方法有机结合,探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诊疗方法。尤其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病等都具有较好的诊治能力,能解决肝病方面的疑难杂症。中西医结合成功救治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危急重症,并开发研制出肝病系列中药制剂:垂盆草降酶颗粒、肝康灵颗粒、乙肝清颗粒、护肝颗粒、可搏利口服液。 本专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结合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各项中医、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治疗,包括内治系列、外治系列,其特色疗法有:(1)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辨证分型抗肝纤维化治疗;(2)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AFP升高、癌前病变;(3)中西医序贯、三联疗法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4)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5)中药离子导入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脾功能亢进;(6)脐疗治疗肝病腹胀;(7)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8)穴位注射治疗肝病呃逆、呕吐、发热;(9)HD肝病治疗仪治疗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10)针灸疗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失眠、肋痛等症状。 负责江西中医学院、南昌大学医学院临床带教、实习任务。近5年承担感染病专业省、市级科研课题 3 项,每年发表论文 8 篇,参编中医学院教材1部。 该科可接受各类肝炎治疗以外,作为医院重点发展学科还承担着肝硬化和肝脏肿瘤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收治病种包括:各种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脏血管瘤、肝囊肿等。 附设电子胃镜诊断治疗室、介入治疗室、射频治疗室和肝脏储备功能检查室。拥有日本Olypus电子胃镜、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系统(DSA)、多极射频治疗仪、日本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快速分析系统等百万元以上大型医疗仪器。 除常规开展胃镜、肝脏储备功能检查外,还开展无痛或者全麻下胃镜检查,患者可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接受胃镜检查,大大减轻患者痛苦。 针对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除了进行规范的内科治疗外,开展了胃镜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剂和组织胶治疗技术,同时逐步开展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介入治疗技术,多种技术的配合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出血的目标。 针对肝脏肿瘤患者,结合病情制定一套规范的治疗方案,开展了射频治疗技术(RFA)、经动脉化疗栓塞技术(TACE),两种技术配合可以使绝大多数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得到有效地治疗。另外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同时开展肝脏血管瘤,脾功能亢进症的治疗。
修改原因:
选择医院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
香港
澳门
在
xx xx
的医院中查找:
该地区下的医院不存在,请先添加医院
添加医院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