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儿科始建于1949年,由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周华康教授任首届儿科主任。1958年取消儿科成立首都儿科研究所,周华康教授任副所长。1961年协和医院儿科恢复重建,仍由周华康教授挂帅,以后历届主任均为我国儿科学界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籍孝诚教授、赵时敏教授和魏珉教授,并在国际和国内有关儿科学会担任过重要职位。
几十年来儿科始终重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协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院训的激励下,在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教导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奋斗,确立了科室在我国儿科学界的学术地位,某些专业领域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医科院医疗成就奖2项,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21项。周华康教授和鲍秀兰教授曾分别获得儿科学界的殊荣—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目前全科职工53人,具有老中青专家组成的学术梯队,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5人,其中担任中华医学会专业分会(儿科,围产)常委2人,北京分会(儿科,围产)主委/副主委 2人,中华医学会专业分会或儿科专业学组委员(围产学会、新生儿学组、消化学组)3人,中华护理学会1人,中华系列杂志编委 7人,其他核心杂志编委2人。副高以上职称均有在国外学习或进修的经历。
一、 医疗工作
儿科现有2个病区(普儿组与新生儿组),共有床位37张,每年收治患儿900余人,门急诊达2万余人次,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我科还负责产科新生儿的诊疗工作,每年经治的新生儿2000余人;特需医疗部的儿科诊疗工作,每年门诊量4300余人次,占特需医疗部门诊总量的11-12%。
我们发挥综合医院多科协作的整体优势,在疑难病诊治,尤其是肾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有突出特点。多年来儿科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注重理论学习,关注国内外学术进展,依托协和医院先进全面的实验室检查设备和丰富的资源,在儿童肾脏病和风湿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了数以千计的疑难病症。尤其擅长治疗肾病综合征、各类血尿、蛋白尿及急慢性肾炎、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各类肾小管疾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至今在国内外发表有关论文数十篇,多次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并进行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新生儿专业实力雄厚,梯队完善,设备精良。NICU组建于1983年,是在国内最早建立的NICU之一。近年来在卫生部临床科室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加强产儿科协作,进一步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如窒息、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以早产儿的系统管理为重点,将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治愈率提高到89.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救治成功的早产儿中胎龄最小的仅为25周、出生体重最小的仅为700g。在国内较早运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高频振荡通气、中心静脉插管、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早产儿贫血等先进治疗技术。发挥多科协作的优势,在国内较早开展对高危儿进行眼底和听力的筛查与随访,注重全面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在北方地区率先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接收来自北京市区、各远郊县及河北、山西等省份的危重新生儿。5年共转运危重儿400余例,且抢救成功率达91.6%,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面作出积极努力,为我院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受到各地医院的信任和好评。
早在80年代中期,在著名遗传学专家罗会元教授、孙念怙教授和赵时敏教授的大力推动下,协和医院儿科、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遗传室合作,组成了一个集临床、基础和产前诊断为一体的遗传中心,每年门诊量达数千人。可开展染色体检测等细胞遗传学、15种溶酶体酶活性分析等生化遗传学、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10多种遗传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病种覆盖多学科,不仅能为常见的遗传病(如糖原累积症,肝豆状核变性等)提供系统性的治疗,而且还可为多种遗传病做产前基因诊断(如脊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血友病、肝豆状核变性和肝糖原累积症等)及进行遗传咨询服务。在糖原累积症的诊断方面在全国领先,并在国内率先应用生玉米淀粉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吸引全国各地的患儿前来就诊;与国外医疗机构合作对戈谢氏病进行酶替代治疗,为戈谢病患者带来福音。最近又与国际接轨,开展了有关Prader-Willi综合征分子学诊断以及生长激素等治疗,有望改善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
在全国著名的早教专家鲍秀兰教授的指导下,我科在国内较早开展高危新生儿的系统管理与早期干预,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不断完善。早在199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0-3岁小儿早期教育的研究,并取得成功经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科于2001年组建了协和贝贝俱乐部,是在国内率先推出的具有现代健康理念的儿童保健组织,旨在指导和帮助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知识,对婴幼儿进行生长发育的监测、营养状况的评价、早期教育的指导和心理行为发育的评估。尤其对于在NICU出院的高危儿定期随访,提供优先优质的就诊服务,降低病残率,帮助他们营造健康的人生开端。四年来,先后有会员400余人,连续两年在六一儿童节前夕举行早产儿联谊会及健康宝宝大赛,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给予过宣传报道,在北京地区已小有名气。
我科还于2000年组建了PICU,与心胸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妇产科等多个科室合作,负责手术后患儿的监护与治疗。最近胎盘原发的母子绒癌患者经多科协作双双获成功诊断与救治,为医学界完成出生52天新生儿绒癌的化疗提供了宝贵经验,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同时存活的绒癌母子获得成功治疗的病例。其它如消化、呼吸、血液专业等也均有迅速发展;使协和医院儿科真正成为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的综合性儿科。
二、教学工作
承担多层次的教学任务,是国家教委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已形成本科教育、八年制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医学人才,医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协和医大本科教学:学生60~90人/年,每年授课60学时。协和医大继续教育:每年2期,每期80-120人。进修医师:每年6~8人,授课40学时。研究生教育:5年来已毕业获博士学位2人,获硕士学位6人,目前在读博士生5人,硕士生5人。
三、科研工作
承担过多项国家、卫生部、医科院、教委、协和医院等立项的科研课题和多项国际合作项目,2000年以来承担的项目有:
1、卫生部临床科室重点项目:防治低出生体重儿呼吸衰竭,提高生存质量。
2、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 NO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3、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脂蛋白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
4、人事部归国人员启动基金:糖原累积症-I型的基因分析。
5、人事部归国人员启动基金:小儿IgA肾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6、北京市科技部科研基金:人类重要功能基因编码蛋白质研究及重大疾病遗传资源的收集—子课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大家系资源收集及致病基因鉴定。
7、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早期喂养对高危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8、人类重大疾病检测试剂的研究分课题:小儿肾脏疾病中基质蛋白酶的研究。
9、医科院科研基金:糖原累积症-I型的基因分析。
10、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基金:新生儿血小板生成素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11、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基金:婴儿过敏性疾病的早期预测。
12、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基金:维生素A在防治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中的作用。
13、北京协和医院院感基金:NICU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抗生素相关的细菌耐药变化。
14、北京协和医院院感基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早期诊断。
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近5年90余篇),被SCI、SSCI、EI收录数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与著书几十部,出版育儿科普书籍和音像教材多部。
协和儿科历来是一个团结和睦、积极进取的集体,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决心继承和发扬儿科的光荣传统,发展我们的特色专业,巩固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向国际水平靠拢。在医院整体发展的框架下,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和新技术,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儿科事业和协和医院的发展作出我们的积极贡献。
在 xx xx 的医院中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