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医生姓名:
*
医生性别:
男
女
*
所在医院:
*
所属科室:
*
临床职称:
--请选择--
医师
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其他
教学职务:
--请选择--
助教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未知
行政职务:
--请选择--
副主任
主任
副科长
科长
副院长
院长
其他
校长
副校长
*
擅长疾病:
*
医生简介:
1955年生。198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作为国家教委首批优秀中青年跨世纪人才赴美国Wayne州立大学学习;1995年转Johns Hopkins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82年起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二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同时攻读研究生。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主任医师。1998年回国后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现任心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首次提出了扩张性心肌病顺应性异常的概念。1989—1990年第一个建立了PTCA后再狭窄的模型并提出其发生机理。利用自己研制的射频仪研究射频消融机制,是我国射频消融术的先驱者之一。在美期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游离基是影响粘附分子的因素之一,并系统地研究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粘附分子的作用,以及NF-KB对其基因表达的控制。在国外期间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1998年回国后,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急症冠脉腔内成形术,并率先在国内开展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静脉的解剖形态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同年只有欧洲一家医院报告相似的结果)。同时,还开展了双心房同步右心室顺序三腔起搏新技术,以防治起搏器术后并发的心房颤动(此项技术在国外刚刚出现,所以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以及双室起搏治疗药物无效顽固心力衰竭,使病人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这一技术国外刚刚诞生)。1989年起先后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1991年被哈尔滨医科大学评为优秀青年讲课能手,并多次获得优秀工作者称号。由于贡献突出,参加了中国科协的首届青年年会,并被国际心脏病研究会授予优秀青年研究者称号。历年来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5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现任中华医学会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和内科学会委员;中国心力衰竭学会心电信息分会副主任委员。他还是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
*
出诊信息:
普通门诊
专家门诊
特需门诊
夜间门诊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下午
晚上
说明:
在需要修改的单元格上单击门诊类型,即可逐一修改。
修改原因:
门诊类型:
--请选择门诊类型--
普通门诊
专家门诊
特需门诊
夜间门诊
挂 号 费:
确定
取消门诊
选择医院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
香港
澳门
在
xx xx
的医院中查找:
该地区下的医院不存在,请先添加医院
添加医院
医院所属科室不存在,请先添加科室
添加科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