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男,主任医师,教授,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所领导的骨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军骨科重点学科、全军\"重中之重\"学科、全军骨科研究所、全军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内科研单位中唯一单一学科荣获过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学科。
王岩教授曾先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AO脊柱外科中心,美国纽约骨科专科医院(HSS),法国斯特拉斯堡国际创伤中心,德国法兰克福风湿病中心、德国汉堡人工关节外科中心、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等地进修、深造或工作;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受聘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客座副教授、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并获美国加利福尼亚洲行医执照。作为中央保健组的成员,曾多次圆满地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及手术治疗任务。 王岩教授目前担任全球华裔骨科学会秘书长、亚洲创伤骨科学会副主席、亚太人工关节学会(APAS)常务理事兼中国分会主席、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医学会常委、中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常委、美国临床生物力学杂志(Clin Biomach)唯一中国编委、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及中华外科杂志编委等职。2004年11月又被香港大学聘为唯一来自大陆的香港大学荣誉教授。
作为全军最大综合医院 - 三军总医院的最大骨科专科中心的学科带头人,专科方向主要以人工关节置换、颈椎病及脊柱侧凸矫形的治疗为重点,尤其在各部位的人工关节置换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及重度脊柱侧凸的矫形手术治疗上有独到的造诣;是国内医生中完成上述手术最多的医生之一,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国内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6部,主译专著3部。他以首席科学家身份承担了三项国家\"863\"课题及主持多项国家、军队医学科研重大攻关课题、首都医学发展重大专项课题等项目;并获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发明专利,在骨科领域作出以下贡献:
一、创新设计了系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医学领域里的世界性难题。由于国内外均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造成了国内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医疗市场的混乱,因各种目的而成立的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心应运而生,浮夸广告满天飞,一方面造成了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许多患者由于未得到早期有效的正规治疗,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有利时机,使病情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晚期股骨头坏死而不得不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 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十五”计划等多项基金资助下,历经16年的多学科合作研究,首次在国内外针对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自然病程、预防、诊断分期评价到分期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创新多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微创化髋关节镜下滑膜切除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新方法;在国内外率先开展显微外科技术重建股骨头坏死的血液循环治疗中期股骨头坏死;国内外首创记忆金属网球植入治疗中晚期塌陷的股骨头,使大量致残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重返工作岗位;该系列研究及创新手术已在国内外2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一万余例,获得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法的满意疗效。该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6部,获多项国家专利及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鉴于在股骨头坏死防治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王岩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全军“十五”重大科技贡献奖,并在今年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及授奖。
二、将记忆金属棒与现代三维矫正固定技术相结合,研制出了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国内外首创新型脊柱内固定矫形器治疗脊侧凸畸形。 301医院骨科为国内仅有的几家治疗脊柱侧凸这种高难度脊柱外科手术治疗中心,每年治疗300多例脊柱侧凸及其他脊柱畸形的患者,其脊柱畸形的难度和度数均高于国外同类手术。在国际上率先将记忆合金棒与现代椎弓根技术相结合,研制成功具有三维矫形的新型国产记忆合金棒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侧凸,并在临床获得成功。针对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率先采用多节段先天性半椎体切除术,从“根”上抑制和矫正了脊柱畸形;对于成年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在国内外创新开展多节段椎体全切这种高难度的手术,使大批被严重脊柱畸形痛苦折磨的患者几近恢复至正常脊柱外形,2005年10月,王岩教授作为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专家应邀在美国举行的第四十届国际脊柱侧凸大会(SRS)上介绍中国治疗脊柱侧凸的经验并引起巨大反响。总医院骨科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治疗高难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先天性、成年性、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中心。
三、在亚洲率先开展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治疗颈椎病。传统颈椎病的治疗多通过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但术后长期随访发现颈椎椎体间融合可导致相邻颈椎间盘退变加速;他果断的在亚洲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能模拟正常颈椎间盘功能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技术,由于该技术手术创伤小,同时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术后三周可恢复工作。目前301医院骨科已成为亚洲颈椎病治疗中心,每年治疗数百例颈椎病患者,并已接受来自台湾、香港、韩国和日本的脊柱外科医师观摩颈椎病治疗的新技术。
四、领导\"第二代国产新型人工关节的设计、研制及临床应用\"工作。 人工关节置换是晚期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最后手术治疗选择。早在70年代,卢士璧院士即在国内率先开展国产人工关节的设计及研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为我国的骨科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90年代之后,大量进口人工关节充斥国内医疗市场,由于它依照欧美人体格设计,与国人实际体格有一定差异,且昂贵的价格令许多人望而却步。通过对大量正常中国人骨骼关节CT片的测量及三维重建,并参阅国外大量资料和最新人工关节设计理念及研制资料,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合作,在国内率先采用国际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研制出第二代国产新型人工关节假体,经生物力学及其相关检测,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相关指标,但价格仅为进口人工关节的1/3。目前已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及三项国家\"准\"字号产品注册,并获得了国家\"863\"重大专项支持,在国内临床应用上万例,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并有10%的产品出口。
五、完成世界上首例同时置换四个大关节-双髋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手术。 面对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都需要置换的患者,开展了双侧关节同时置换手术,个人已主刀完成400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个人经验;它可为患者节约一次手术费用、减少一次痛苦,对患者术后恢复也非常有利。最近他又完成世界上首例四大关节 - 双髋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手术,治疗一名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双膝完全强直卧床8年患者,病人已能完全站立行走;这以后又先后主刀为十一名三关节完全强直的患者进行了三大关节同时置换手术并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多个大关节一期同时置换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六、国内率先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感染或失败后的人工关节翻修术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普及,国内许多基层医院相继开展了这一医学界业已成熟的手术技术。国外发达国家对该项手术技术多要求手术准入许可,即只有每年能够主刀完成80-100例以上的医生方可获得开展关节置换的许可证,是因为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要求很高,对手术技术的要求远远高于对人工关节假体的要求。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可使大多数本已致残的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20年以上,且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及人工关节假体的不断完善,假体存活时间正逐渐延长(总医院骨科人工关节置换后最长存活时间已达30年以上)。但关节置换失败可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远不是将失败假体取出再安一个新关节那么简单;假体松动后原有髋关节周围骨质丢失或缺损明显,安装新假体非常困难。王岩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打压植骨技术进行人工关节翻修手术,治疗了大批关节假体松动或失败的患者,优良率达97%以上;有关人工关节翻修的系列研究及治疗经验于2004年5月获得国家卫生部、中华医学会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特殊贡献奖(特等奖)。
七、首创神经转位重建截瘫患者部分神经功能的基础及系列临床创新应用 脊髓损伤截瘫的治疗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且随着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的迅猛发展,该类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王岩教授首先在国内外创新采用正中神经的骨间前神经纯运动神经纤维—旋前方肌支神经移位修复纯运动支——大、小鱼际肌支重建手内肌功能获得成功。该项技术实现了运动神经修复运动神经的生理性修复,因此减少了神经修复中的错向和盲目生长,改变了传统修复手内肌的概念,缩短了终板退化和萎缩的时间,保证了神经修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首创并实施吻合血管的尺神经转位吻接阴部神经、骨神经、坐骨神经等行脊髓完全性横断伤截瘫病人的功能重建;使截瘫患者术后恢复部分行走及大小便功能,大大改善了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尺神经转位后,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与尺神经深支远端吻合,前臂外侧皮神经与尺神经浅支吻合,不会造成手部明显的功能障碍。
普通门诊
专家门诊
特需门诊
夜间门诊
在 xx xx 的医院中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