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如松,男,全军皮肤病研究所、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副高级职称;现担任中国体视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视学学会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杂志编委。从事皮肤组织病理实验技术、显微镜组织细胞图像和皮肤镜微观图像分析技术等医疗、科研工作30余年。尤其在显微图像和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在临床上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取得满意成绩。
临床方面:
擅长采用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在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皮肤镜是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无创性观察在体皮肤表面和表皮下部肉眼无法识别的形态学特征与数字图像分析技术。
其特点:
对机体无创伤性、操作简便、现场实时检查后即可给出辅性诊断报告。该项技术主要适用于色素性皮损和非色素性皮损与其相关的皮肤肿瘤诊断,如痣细胞痣分类、色素痣恶变、恶性黑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癌、脂溢性角化病、日光角化病、Bowen病、皮肤纤维瘤、血管瘤与血管瘤相关的胎记及临床较难与黑素瘤相鉴别的其它色素性病灶,如纵行黑甲、甲下出血、黑踵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另外,对扁平苔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蚧疮、黑变病、银屑病、皮肌炎、紫癜和寻麻疹性血管炎的诊断,尤其对白癜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既往对这些疾病大多依靠临床肉眼初诊,或盲目手术切除与病理活检确诊,虽然诊断结果可靠,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机体创伤与诊断周期较长而延误治疗的风险。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可避免这些不足,同时也减少了因盲目手术切除或活检而引起不必要的创伤概率,还可有效指导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复诊、选择合理的物理治疗方法和动态监测高危人群的皮损与可疑病灶的病程变化等,这些在临床均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皮肤科和临床航空医学实验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助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该项技术,在诊断精度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诊断符合率达92.72%,比临床肉眼诊断提高了23.94%,其结果与国外报道基本相似。
科研方面:近年主要侧重于显微镜光学图像、组织细胞形态学图像定量和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等科研课题的软、硬件设计、指导并实施,在临床上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部、空军总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等科研课题7项,其中, 07年以第一作者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偏振光皮肤镜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在恶性黑素瘤早期诊断中的研究》并取得支助;在国家级核心与统计员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2编。
荣获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第一作者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国家专利1项。以副主编编写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
近年荣获主要科研成果:
1、《通用型显微镜教学图像采集接驳器的研究》95年获国家专利同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2、《病理学真彩色图像的某些专项功能模块和远程会诊及多媒教学数据库的研究》2000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3、《CMIAS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在临床上开发应用的研究》2002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4、《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的研究,94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完成人。
普通门诊
专家门诊
特需门诊
夜间门诊
在 xx xx 的医院中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