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医生姓名:
*
医生性别:
男
女
*
所在医院:
*
所属科室:
*
临床职称:
--请选择--
医师
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其他
教学职务:
--请选择--
助教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未知
行政职务:
--请选择--
副主任
主任
副科长
科长
副院长
院长
其他
校长
副校长
*
擅长疾病:
*
医生简介:
李兰娟,女,主任医师,教授。独创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抢救重型肝炎。现为国家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内科学(传染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及《中华传染病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副主编等学术职务。 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肝衰竭与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研究。创建了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获得重大突破,极大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此成果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积极将ALSS技术推广至全国30个省市300余家医院,组建了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主持制定了《人工肝治疗指南》,使我国人工肝临床应用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了我国第1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HepLL,创建分离肝细胞的新方法,构建新型生物型及混合型人工肝,引领我国人工肝研究发展的方向;首次揭示重型肝炎病人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标,为肠道微生态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成功培育出无菌大鼠(已通过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建立了无菌动物实验研究平台;注重细菌耐药研究,引领细菌耐药研究小组发现五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研究成果分别于2001、200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了我国首部《感染微生态学》专著,奠定了感染微生态学的基础。率领课题组成功培养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测序,系中国大陆第二株登录GenBank;首次发现PBMC中有复制型SARS-CoV存在,对揭示“非典”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获2004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在JournalHepatology、JournalofClinicalVirology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教育部高校推广应用奖二等奖1项;主编专著11部,其中《传染病学》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均为我国该领域的首部专著,参与撰写专著7部;获得授权专利3项。职务: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及《中华传染病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副主编等学术职务。研究方向:肝衰竭与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研究。
*
出诊信息:
普通门诊
专家门诊
特需门诊
夜间门诊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下午
晚上
说明:
在需要修改的单元格上单击门诊类型,即可逐一修改。
修改原因:
门诊类型:
--请选择门诊类型--
普通门诊
专家门诊
特需门诊
夜间门诊
挂 号 费:
确定
取消门诊
选择医院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
香港
澳门
在
xx xx
的医院中查找:
该地区下的医院不存在,请先添加医院
添加医院
医院所属科室不存在,请先添加科室
添加科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