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希望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游戏中招呼小朋友时,有争先恐后喊叫的习惯;也有的孩子在唱歌或者念儿歌时总以为声音越响越好听;而有的孩子养成了娇纵的个性,在得不到满足时往往采取大声哭闹、叫喊的手段,这些都会带来损伤声带的后果。
除了大声喊叫外,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增殖体肥大和慢性鼻旁窦炎的小儿,由于分泌物附着于咽喉壁上,使孩子常常不由自主地频频作“咯咯”的清嗓声,久而久之会损伤声带。有些听力不良的孩子,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也会损伤声带。严重的儿童期声带损伤可能影响声带的发育,直到孩子的青春变声期也无法恢复。
发音和讲话困难,声音嘶哑或只能发出简短而沙哑的声音。及时进行咽喉检查、血常规等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等。
应该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及时检查,必要时进行喉镜检查等,在有经验经治医师的亲自诊断下确定具体的治疗措施。
以及中医的辩证施治等。
小儿声带损伤的鉴别诊断:
1、声带麻痹:声带麻痹(paralysis of vocal cord )或称喉麻痹,是一种临床表现,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当喉的运动神经(喉返神经)受到损害时,即可出现声带外展、内收或肌张力松弛三种类型的麻痹。临床上因左侧喉返神经行程较长,故左侧声带麻痹多见。
2、声门运动障碍:声门运动障碍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声门运动功能异常,临床以发音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可分为神经性、肌性、关节性和功能性。
3、声音嘶哑:声音嘶哑,或称声嘶,系指发声时失去了圆润而清亮的音质。临床上表现有程度不同的音质变化,最轻的称为“毛”,即在发高音时有某种程度的音质改变,声音变粗糙。“沙”指几乎所有音调的音质都有改变。中度的音质改变称为“嘶”,此时除育质变得粗糙和不纯外,尚有漏气,表示双侧声带在发音时有明显间隙。重度音质改变称“哑”,即发声时声门间隙很大,声带无法振动,只能发耳语声。
发音和讲话困难,声音嘶哑或只能发出简短而沙哑的声音。
1、提醒孩子不要扯开嗓门叫嚷。上课发言要举手,别人发言无论对错,听完以后再表达意见,不要大声喊叫打断别人。这样既可以保护声带,又可以培养良好的礼貌修养。
2、不要让孩子长时间讲话。每次讲话后要休息一段时间,喝口水。在背景声音嘈杂的环境中尽量少讲话,以免孩子需要直起喉咙喊叫才能让对方听见。长时间说话后,不适合立即吃冷饮或喝冷开水,平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是在孩子的变声期,这样可以避免孩子的声带黏膜遭受局部性刺激。孩子感冒和咳嗽时,尽量让他少发声,从而减轻由于生病引起的声带充血水肿。
3、选择适合孩子演唱的歌曲。有的孩子在唱歌时,喜欢选一些“吼叫”型的歌曲,以为吼得越响越好,这样也很容易引起声带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