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或腱止点处增粗或钙化是由于腱病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
腱病由德国学者在20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1986年,Perugia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用炎症(itis)作为后缀的术语来描述腱组织的退行性变有很大矛盾”。因此,医生在采用治疗手段时,主要目标应阻断胶原分解,而不是消炎。这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休息和治疗,以阻断腱病的循环周期,促进胶原产生和成熟,恢复肌腱的张力和功能强度。
(一)发病原因
由于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反复强烈牵拉引起的肌腱胶原纤维的退行性病变所致。
(二)发病机制
根据对外科肌腱病理标本的观察,无论在跟腱、髌腱、肩袖,还是在肱骨内外上髁,肉眼病理结果相当一致,“腱病”标本外观呈灰暗、微棕黄色变性、腱实质生鱼肉样变性、变软。而正常腱组织呈白色、有光泽、坚实。光镜下,腱病的胶原连续性中断,胶原结构松散,出现玻璃样变,潮标上移或钙化。偏光显微镜下,正常胶原呈黄色反光,病变胶原变成绿色无光泽,结构无序。病变组织中腱基质、血管和细胞成分增加,而这些细胞主要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没有炎症细胞。
腱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腱或腱止点增粗,由于运动疼痛而导致功能障碍。X线表现为腱或腱止点处增粗或钙化。MRI有助于诊断,在T2加权图像中显示腱与骨连接处的病变组织呈高密度信号。超声波可以显示病变腱组织中有低回声区改变。
肌腱囊肿:囊肿一般发展缓慢,除局部肿块外,很少有症状,偶尔局部酸痛。
腱鞘变干:腱鞘变干是由于肌腱炎和腱鞘炎疾病引起的,也是肌腱炎和腱鞘炎的一种临床表现。肌腱炎和腱鞘炎临床上又称为肌腱炎,腱鞘炎,本专题从病理病因、症状体征、治疗用药、预防保健、相关并发症等多方面对肌腱炎和腱鞘炎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提供了大量资讯内容供您参考。如有需要您还可以免费咨询在线医生。肌腱炎症(肌腱炎)和腱鞘内膜炎症(腱鞘炎)通常同时发生。衬有滑膜的腱鞘一般为炎症最重的部位,但炎症反应可累及其所包裹的肌腱(例如钙等沉积的结果)。
肌腱端炎:肌腱端是韧带、肌腱、关节囊附着到骨上的终端。肌腱端炎是反应性关节炎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肌腱在骨骼附着点局部的疼痛及压痛。以跟腱、足底肌腱、髌腱附着点及脊柱旁最易受累。重症患者可因局部疼痛使活动受限或出现肌肉失用性萎缩。
1.教育患者 医生必须耐心向患者和教练员解释腱病的病理变化及可能后果,胶原病变十分难治,除了疼痛和影响运动外肌腱的脆性增加,断裂的可能性增加数倍。因此,必须要有一段时间的休息,对那些热身后继续参加运动的运动员提出警告。
2.生物力学减负荷 由于该病常与肌腱局部过度负荷训练错误有关。因此,检查使用的器械如跑鞋、球拍等,检查运动力学如跑步、投掷、发力姿势等,诊断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肌力不平衡,以上这些都非常重要。
3.抗炎措施 常用冷疗、电疗注射可的松等。冷疗对腱病十分必要因为腱病组织中有许多新生血管,冷疗可收缩血管电疗主要采用激光、高压电刺激等,实验室条件下电刺激可以刺激胶原合成对腱病治疗有效。没有迹象表明:NASID和可的松对腱病有任何帮助,但COX-2抑制剂是否有效尚在调查中。可的松注射治疗只能提供短期效果,症状很快复发。并且抑制胶原合成,导致腱组织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
4.减轻运动负荷 采用支架或护具,可以减少肌腱胶原纤维的力学负荷,有助治疗。已经证实有效的护具如膝、肘护具,足跟垫,跟腱和髌腱支具,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
5.理疗和体育疗法 与理疗康复师的沟通十分重要告诉他们疾病的病理变化,就可能的康复时间达成一致。根据文献报道,平均治疗时间,初次发作时可能需要2~3个月才能重返比赛;有慢性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4~6个月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实际时间因人而已。
6.适当的力量锻炼 已经证实离心力量锻炼有效,可能是特殊的离心体操能刺激腱细胞的力学感受器,产生胶原帮助逆转腱病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动物实验证实适当的肌腱负荷有助于胶原排列,刺激胶原交互连接形成,两者均有促进胶原抗张强度的作用。
7.外科手术 作为腱病治疗的最后选择,可以采用病变组织切除,成功率可达75%~85%,或更好些。术后可能需要4~6个月的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