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膝障碍是膝关节炎临床表现。膝关节炎:可为单发性,或双侧性,女性偏多且往往是体重超标者。中年后的症状:当坐起立行时觉得膝部酸痛不适,走了一时症状消失,这是早期表现。疾病的发展,活动并不能缓解疼痛,且上下楼梯或下蹲与座起站应都有些困难,需手在膝盖上撑助才行。多走之后膝关节有些肿,或肿得厉害,还可以抽出一些淡黄色液体。由于滑膜与关节囊有病变而增厚,活动时可有响声,如果是关节内有游离体形成,可影响关节活动,并不时有"关节绞锁"现象。到最后出现膝关节畸形,例如膝关节屈曲挛缩,O形腿或X形腿,甚至拄拐杖才能行走。
尚未完全明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与环境、细胞、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一)细菌因素 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人的RA相似,但不产生人的RA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RF)。在RA病人的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从未发现过细菌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RA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
(二)病毒因素 RA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三)遗传因素 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 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HLA研究发现DW4与RA的发病有关,患者中70%HLA-DW4阳性,患者具有该点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四)性激素 研究表明RA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妊娠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动物模型显示LEW/n雌鼠对关节炎的敏感性高,雄性发病率低,雄鼠经阉割或用β-雌二醇处理后,其发生关节炎的情况与雌鼠一样,说明性激素在R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前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膝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常在关节负重时,如上下楼时或下蹲起立时髋、膝关节酸痛胀。发病初期,休息后关节疼痛可缓解,但随病情的发展,即使休息时疼痛也较明显,甚至出现跛行,影响日常活动。临床表现第二个方面是关节僵硬,如晨起时或久坐起立时出现髋关节或膝关节僵硬。临床表现第三个方面是功能障碍,可出现受累膝关节邻近肌肉萎缩、关节畸形,最终导致功能障碍。如进行X线检查,则发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有骨质增生;关节面不规则;关节畸形等。膝关节骨关节炎到了晚期药物只能轻微缓解疼痛,要根本解决走路问题,最好是置换人工关节。
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是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膝关节的关节囊松弛薄弱,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韧带和肌肉。以内侧副韧带最为重要,其次为外侧副韧带及前、后交叉韧带。 膝后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奈窝囊肿临床上多见于中年以上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导致机械性伸膝和屈膝受限,疼痛较轻,紧张膨胀感明显。患者主诉往往以奈窝区逐渐发生肿胀为特点,伴膝后疼痛。偶尔囊肿可以压迫阻碍静脉回流,引起小腿水肿。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 膝、踝反射减退是腰骶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膝关节炎早期患者应注意加强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木兰拳、游泳,以及轻松的舞蹈运动等,这些运动锻炼都能提高人体的下肢功能,提高人体心肺能力,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配合饮食控制可促使体重减轻,对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但在运动中应注意,有些运动是不适合膝关节炎患者进行的,如不应该拼命地用双手左、右碾磨膝关节;不应该长距离的跑步;不应该拼命、长时间的做下蹲、站起运动。这些动作会加重膝关节表面软骨的磨损,使病情加重。有时出现膝关节的肿胀,临床上称关节腔积液,或称“滑膜炎”,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由医师用注射器将关节腔内的积液抽出。膝关节炎患者如出现明显的膝关节的疼痛,可配戴护膝或膝关节矫形器,它们可以减轻膝关节的应力负荷,对保护膝关节有作用。如一位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老太,因为担心心脏疾患不堪承受手术,故选择了不开刀的新方法―――佩戴膝关节矫形支具,现在已穿戴了近一年,关节的活动能力明显提高,X光检查显示单侧膝关节间隙狭窄明显得到改善。目前,我科已引进美国布莱特膝关节矫形支具,据对100多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它对缓解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行走能力有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