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
现代医学认为癌性发热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组织相对缺血缺氧而坏死;
②或由于治疗引起肿瘤细胞大量破坏,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导致机体发热;
③恶性肿瘤细胞本身可能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如肿瘤内白细胞浸润引起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细胞内释放抗原物质引起免疫反应而发热。
④肿瘤细胞能分泌一些活性物质,如类癌产生5-羟色胺、嗜铬细胞瘤产生儿茶酚胺、肝癌细胞产生甲胎蛋白,以及许多肿瘤细胞能产生异位激素等,都对机体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其中有些物质可引起发热。
⑤在肿瘤治疗中放疗、化疗,应用干扰素、白介素Ⅱ、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肿瘤疫苗等制剂也可引起发热。祖国医学认为癌性发热是癌症的一种常见症状,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因癌症患者病程多迁延日久、正气不足、阴血耗损、阳气虚衰,而致湿热蕴遏、瘀血内结、痰浊郁伏、情志郁久不畅或因放疗、化疗损伤等均可导致机体阴阳气血耗损,或阴阳气血逆乱而成为内伤发热。如张介宾《景岳全书杂病谟》中记载“至若内生之热,则有因饮食而致者,有因劳倦而致者,有因酒色而致者,有因七情而致者,有因药饵而致者,有因过暖而致者,虽其所因不同,……在内者但当察脏腑之阴阳”。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纷繁复杂,但总而言之不外由于人体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加之以外邪乘虚而入,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三类。
癌性发热主要是由于组织缺氧坏死,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引起的,癌症发热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异常的化验检查结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发热时轻时重,每天至少有一次超过37.8℃,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伴有感染时可出现连续高热,感染消除后仍会持续发热。
一是癌症发热,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的化验检查结果,而大多数疾病的发热均伴有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
二是癌症发热不会觉得冷,而会觉得很热。体温一般在37.5-38摄氏度之间。
三是癌症发热时应用抗生素和抗过敏药物无明显作用,但应用抗癌药物后可退烧。
四是在不少时候,癌症发热常为首发症状,其后才出现肿瘤增大。因此,如果持续一段时间不退烧,应及时到医院诊断鉴别,找出真正的病因。
癌症发热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异常的化验检查结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发热时轻时重,每天至少有一次超过37.8℃,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伴有感染时可出现连续高热,感染消除后仍会持续发热。
癌症发热时,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针对癌症进行治疗。
发热时应用抗生素和抗过敏药物无明显作用,但应用药物如甲氧奈丙酸(萘普生)等后,可使发热(尤其是高热)减退。
治疗癌性发热只有根据肿瘤患者体质的强弱,肿瘤的病理状况,发热热型等辨证分型论治,才能取到较好的效果。